基于Gap Metric弱解耦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l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工业过程存在结构复杂度高、系统耦合性强、控制器计算负担大等问题。由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DMPC)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大规模系统的控制问题,降低控制器计算负担,提高系统安全性,还能获得与集中式模型预测控制(Centraliz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CMPC)相近的控制性能。因此,DMPC成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受到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的限制,非协作式DMPC迭代计算Nash最优解需要一定的求解时间,此时系统也在同步运行,从而造成了DMPC计算延时。当子MPC控制器计算得到满足Nash平衡的最优控制策略时,系统的状态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子MPC控制器求解时所用到的初始状态,从而导致系统控制性能变差,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为了提高控制策略的实时性,降低DMPC的计算延时,并保证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围绕DMPC子系统的分解,DMPC控制器的设计以及DMPC控制性能的输入补偿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针对DMPC中子系统分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ap Metric弱解耦的DMPC分解方法。该方法采用反馈解耦的思路对系统进行分解,通过构建基于Gap Metric弱解耦的优化命题来保证弱解耦前后子系统的动态特性基本一致,同时降低子系统间的耦合影响。(2)在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Gap Metric弱解耦的DMPC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在设计子MPC控制器的目标函数时考虑了反馈解耦的作用,并且通过弱解耦分解,降低了子系统间的耦合影响,进而减少了子系统间的通讯量。在弱解耦作用的基础上,采用上一时刻的最优控制策略作为耦合子系统的输入来求解当前子系统的最优输入,从而避免了非协作式DMPC进行迭代计算获得Nash最优解的过程。弱解耦DMPC控制器设计方法减少了子系统间的通讯量,削弱了子MPC控制器间的通信依赖,从而降低了DMPC计算延时,提高了控制策略的实时性。(3)以上方法均是针对线性模型设计的。当被控对象为非线性系统时,需在稳定点对其进行线性化。这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模型失配,从而造成针对线性模型设计的弱解耦分解方法在非线性系统上无法达到预期解耦效果,进而导致弱解耦DMPC无法获得满意的控制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ap Metric弱解耦的DMPC输入补偿策略。该策略是将弱解耦DMPC计算得到的最优输入与弱解耦分解的反馈输入加权求和作用到系统中,以提高弱解耦DMPC的鲁棒性,保证系统的控制性能。以上研究内容分别在实际例子以及数值例子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传播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速性、广泛性和全球性、开放性、丰富性等,这
金属表面与内部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构件的力学性能有重大影响。介绍了超声检测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从分析超声检测残余应力的原理、方法和特点着手,为开发能满足现场
采用耐温的磷酸盐玻璃和改性的β–SiC吸收剂的热喷涂材料体系,使用火焰喷涂工艺制备了热喷涂雷达吸波涂层,对粉末、涂层制备过程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造粒是
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是以废旧机电产品为对象,通过现代技术与工艺加工,在规范的市场运作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其中蕴含的材料、能源及经济附加值等财富,使其成为有较高品位可
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通过,该法第74条规定了小区车库车位的权属。依据该条规定,法律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小区车库车位的权属,同时基于保护小区业主利益的目的,规定了占用
开发一种高速化学镀 Ni- Cu- P合金工艺 ,研究了镀液中 Cu SO4 · 5H2 O浓度、p H值、温度对镀层成分、镀速的影响 ,并根据 GB10 12 4 - 88标准对镀层作了耐蚀性试验。结果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语文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正确引导学生参加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市场产品的丰富,互联网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营销手段与理念的不断更新,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营销手段,更新营销理念,进而以更优
研究了化学镀Ni Cu P合金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对镀层厚度及硬度的影响。筛选出了体系的最佳工艺条件,获得了82.391%Ni 10.298%P 5.297%Cu的合金镀层,其硬度在450~500HV之间。X
从古时起,日本就从中国引进各种知识。中国在近代以前一直是日本人心目中的“乌托邦”。随着日本明治维新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技的发展,许多深受汉学影响的日本作家终于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