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豆科优良牧草,而冬季低温是限制我国北方苜蓿种植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不同抗寒性苜蓿品种(WL-525HQ、WL-323接种、肇东苜蓿)为研究对象,在低温胁迫处理下,测定了苜蓿幼苗和根颈中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系统分析了三种生理指标和苜蓿植物抗寒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下,三个苜蓿品种幼苗和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变化规律一致,电导率大小为WL-525HQ>WL-323接种>肇东苜蓿,而田间实际观测的苜蓿品种的抗寒能力为肇东苜蓿>WL-323接种>WL-525HQ,二者具有一致性。由此可知,相对电导率可以用作评价苜蓿抗寒能力的生理指标。(2)以幼苗为实验材料测定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来评价苜蓿抗寒能力与实际观测结果不符,所以能否将低温胁迫下幼苗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这一生理指标单独作为评价苜蓿抗寒性的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以根颈为实验材料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其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小为肇东苜蓿>WL-323接种>WL-525HQ,与实际田间观测抗寒性具有一致性。因而通过胁迫下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苜蓿抗寒的生理指标。(3)整个低温胁迫过程中,不同苜蓿品种幼苗和根颈丙二醛含量的波动幅度来看,人工低温胁迫的苜蓿幼苗的波动幅度为WL-525HQ>WL-323接种>肇东苜蓿,人工低温胁迫下的苜蓿根颈波动幅度为WL-525HQ>WL-323接种>肇东苜蓿,自然低温胁迫的苜蓿根颈波动幅度为WL-525HQ>WL-323接种>肇东苜蓿,与田间实际观测的苜蓿抗寒性结果一致。表明丙二醛可以用作评价苜蓿抗寒性的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