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稳定膀胱(unstable bladder, USB)指在膀胱充盈时自发或被诱发的不能主动抑制的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常见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大约60%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除了有排尿困难的症状外,同时合并有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等现象。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在不稳定膀胱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在膀胱平滑肌细胞中起着第二信使的作用,是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胞浆内游离钙的升高决定着膀胱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本研究采用手术干预的方法,建立不全BOO模型,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对兔膀胱平滑肌细胞内钙流动的影响,对不稳定膀胱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索。
第一部分:梗阻性不稳定膀胱模型的尿流动力学评价
目的:建立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尿流动力学上的变化。方法:取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2组,1组为假手术组,另1组为手术组。手术后8周进行尿流动力学为主的检查。检查前均以氯胺酮和氟哌利多施以全麻。结果:梗阻8周后,手术组兔的膀胱尿流动力学主要参数较假手术组有显著变化。实验组中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为60%。
结论:该动物膀胱出口不全梗阻模型无论从膀胱的病理改变或是尿流动力学的改变均与人类慢性膀胱出口不全梗阻的改变类似。这一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类慢性不全出口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疾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及治愈该类疾病提供了一个平台。
第二部分:2种胶原酶在兔膀胱平滑肌的分离、培养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Ⅰ型及Ⅱ型胶原酶在兔膀胱平滑肌的分离、培养中的效果,建立兔膀胱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只,采用酶分离法分离出兔膀胱平滑肌细胞。以不同剂量的Ⅰ型及Ⅱ型胶原酶分离平滑肌细胞,在DMEM液中培养,以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用电镜法及Smooth Muscle Actin(SMA)蛋白免疫组化法鉴定平滑肌细胞,并比较两种消化方法获得的细胞计数、接种成活率。结果:两种胶原酶分离所得之平滑肌细胞在电镜下具有膀胱平滑肌特征,SMA蛋白免疫组化法具有膀胱平滑肌特征。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的细胞计数、接种成活率明显优于Ⅰ型胶原酶。
结论:Ⅱ型胶原酶更适于分离兔膀胱平滑肌细胞;并且该法简单,有效。
目的:研究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对兔膀胱平滑肌细胞内钙流动的影响。
方法:酶消化法培养对照组及膀胱出口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组兔的平滑肌细胞,用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体外培养的兔膀胱平滑肌细胞,以Carbachol诱发钙离子内流,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相对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组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arbachol作用下不稳定膀胱组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可致静息状态下膀胱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对稳定和不稳定膀胱的单个细胞而言,Carbachol引起的细胞内钙浓度变化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