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瓦河的温情 ——莫伊谢延科人物作品艺术语言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俄罗斯处于世纪之交的大变局,这一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与思想冲突促使了新兴思想意识的出现,而这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艺术领域。40年代斯大林的闭塞思想以及个人主义崇拜的夸张因素盛行,导致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直到60年代赫鲁晓夫相对自由的政治政策,艺术家们才得以重新接受并肯定现代主义艺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莫伊谢延科的艺术语言在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程度的转变。本文以莫伊谢延科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基点,具体论述其在不同政治背景之下以及主观意愿的艺术探求方面分析其艺术风格、形式语言、情感寄予的表达。本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论述,并以大量作品分析进行考究。从背景出发,将莫伊谢延科人物作品的风格影响因素界定于社会外在因素与主观意愿的能动性两方面,分别从社会文化因素、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圣像画、现代派以及埃尔·格列柯的艺术启示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于艺术家来说,选材也是艺术作品成功的要素之一,笔者将其题材归纳为三类,即红军战士形象、亲友及自己的形象、女性形象,得出莫伊谢延科始终将自身的情感依托于可见可感的人物之中,而这也正是其人物作品的成功与感人之处。同时,在研究形式语言方面笔者认为,形式语言与艺术风格两者不可割裂,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艺术形式的选择,莫伊谢延科在造型方面始终依托于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埃尔·格列柯的艺术风格样式,具体体现在拉长的人物造型与团块意识的塑造两方面;平面化语言的表达与现代派艺术具有紧密的联系,形式的切割、体积的压缩、笔触与线条等语言均是本文考究的范围;在色彩与形体塑造方面莫伊谢延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即色彩的黑白构置与黑白木刻版画式的形体塑造,这两种形式也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风格特点。在本文的最后,笔者以莫伊谢延科的人生经历与形式表现规律得出其人物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在隐喻,他用作品传达了对于人生的认知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爱”与“美好”始终是他作品的落脚点。本研究并不仅限于从莫伊谢延科人物作品的形式语言方面进行单独论述,而是将莫伊谢延科的艺术精神建立到笔者自身的创作思考之中,每个论点背后都有笔者自身的感悟与理解,而对于部分问题的提出,或许也是当代青年现阶段所遇到的困惑。本论文的独立观点在于对莫伊谢延科黑白木刻版画式形体塑造方式的提出,包括作品中的“仰”“躺”人物造型以及苹果、蒲公英两种微妙物体所传达出的温情美,前者以客观存在展开论述,后者则以画面传达出的主观气息为依托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立足新的时代背景,考量并研究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核心、最持久、最根本的内在力量,在“四个自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起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不仅是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国民凝集价值共识、重塑文化信心的根本所在。对夯实民族底
学位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文化趋同现象也层出不穷,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表达逐渐减弱,景观设计需要结合地域文脉进行特色性表达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城市山地公园处于城市与山地自然过渡带,是市民户外散步、健身的主要“媒介”,它是创造文化特色的景观游憩线路、构建研学科普体系的重要场地。结合地域文脉理论,本文对紫金山公园二期场地进行规划设计,得出地域文脉与山地公园结合的设计方法与方案。本论文以文化趋同问题的社会背景为
学位
当前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中,“文化+”的创作模式已经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类型节目以文化为底蕴且以综艺式表达方式,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创新。《故事里的中国》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典型代表,在大众审美和收视习惯逐渐偏向于娱乐化、年轻化、便捷化的环境下,回归中国文化及艺术发展史,将经典文艺作品视觉化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对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进行了广泛传递,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本文选择
学位
董逌是一位集艺术理论家、收藏家和鉴赏家等诸多身份于一体的宋代士人,在书画艺术方面造诣极高。他一生遍观宫廷御府收藏的书画珍品,为其书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书画思想主要以题跋的形式存于《广川画跋》和《广川书跋》之中,本文以这两本论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董逌的文艺思想、散文艺术和考证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宋代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成就斐然,尤其是书画艺术更是臻于极盛,画院写实、文人写意的艺术风尚对这一时
学位
崇信弦子腔是流行于崇信县境内的一种民间曲艺音乐形式,从发端至今经历了历代崇信人民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才能流传至百年之久。崇信弦子腔剧目题材多以描写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民间生活故事为主,近些年来逐渐开始创编迎合新时代的新编剧目。其演唱形式有坐唱、地摊子、社火表演等,伴奏乐器主要以弹拨乐器三弦为主,二胡、板胡为辅助乐器,打击乐器有四页瓦、木鱼、梆子、碰铃等辅助演奏。崇信弦子腔现主要流行与发源地崇信县北塬
学位
抗疫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戮力同心、科学抗疫最有力的概括与总结,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表达。这一精神着眼于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实际,在坚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思想,将群众史观、认识论、实践论、系统论运用于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人与集体、认识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等理论和现实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全
学位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目前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免疫治疗对部分HCC患者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缺乏能够有效预测治疗反应的标志物。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具有较好的监测优势。文章主要探讨液体活检在HCC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变化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作为末次冰期气候最突出的特征,同时也是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冰芯、深海沉积物和黄土作为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三大支柱,均揭示了末次冰期气候快速变化的不稳定性特征。虽然这类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记录,但不同地区之间、相同地区的不同剖面之间表现出对此事件反映的差异性,使得目前关于气候突变事件的成因尚无准确定论,因此,另外寻找更多区域、大量高精度地质
学位
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在他人生不同的成长阶段,由于家庭环境、政治境遇、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建构了不同的理想人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刻理解阮籍理想人格建构的演变及其原因,探索最终理想人格的特点及养成方式,进而理解其对当时魏晋时期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培养思想的影响,并探寻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意义、研
学位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载体,是民族文明体系中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体现及标志之一,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因此服饰各具特色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本论文研究的对象红河州金平县地西北村阿普支系与水头寨村母基颇支系的彝族女子传统服饰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传统样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传统的服饰结构方法具有很多优越性,启发着我们的设计创新的灵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论文在实地调研与相关文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