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早期评估局部热消融肝癌疗效中的应用及扩散敏感系数的选择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早期评估局部热消融肝癌疗效中的应用以及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选择。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1例患者(男19名,女2名,年龄32~74岁,平均56.7岁)的21个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细胞癌的病灶(大小1.3~4.0 cm,平均2.4 cm)。全部患者均于热消融前、消融完成后24 h内行不同b值下的DWI检查。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T2WI.不同b值下DWI中病变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病灶-肝脏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不同b值下病灶ADC值的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b值下病灶消融前后ADC值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活性肿瘤与坏死组织的ADC值。结果热消融前肿瘤在T2WI.DWI400、DWI600、DWI800、DWI1000中的SNR分别为(81.78±30.23).(72.87±30.08).(60.48±23.48).(52.53±18.03).(44.50±19.01);消融后上述各序列中的SNR分别为(54.85±21.16)、(40.07±18.43)、(36.23±13.03)、(25.57±10.01)、(19.93±8.35)。各序列中SNR(消融前,P=0.000;消融后,P=0.000)、不同b值下病灶ADC值(消融前,P=0.003;消融后,P=0.002)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消融前(P=0.408)、消融后即刻(P=0.196)各序列中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b值下肿瘤消融后的ADC值较消融前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活性肿瘤与坏死组织的ADC值绘制ROC曲线,在b值为800 s/mm2时,选择ADC值为1.24×10-3mm2/s的阈值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57.9%;选择ADC值为1.32×10-3mm2/s的阈值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84.2%。在b值为1000 s/mm2时,选择ADC值为1.09×10-3mm2/s的阈值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3.2%;选择ADC值为1.26×10-3mm2/s的阈值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89.5%。结论DWI在早期评价热消融肝癌疗效中有一定价值。综合SNR、CNR、ADC值测量以及判定肿瘤坏死的效能,推荐使用1000 s/mm2作为评估热消融疗效的b值。第二部分活体H-MRS早期评估局部热消融肝癌疗效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活体1H-MRS早期评估热消融肝癌疗效的价值。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疑为肝细胞癌并接受热消融治疗的17例患者(男15名,女2名,年龄39~74岁,平均56.6岁)共17个病灶(大小1.26~3.96 cm,平均2.63 cm)。全部患者均于消融前、消融后24 h内行MRS检查。测量其中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热消融前后胆碱峰(Cho)、脂峰(Lip)、水峰(Water)的峰下面积和Cho与Lip峰下面积的比值(Cho/Lip)。结果12个病灶获得MRS谱线,成功率为70.6%,具体位置分布如下:S5段5个、S6段2个、S7段3个、S8段2个。经穿刺活检证实,3个为非HCC,9个为HCC。9个HCC消融前的Cho、Lip、W的峰下面积以及Cho/Lip依次为8.06×104(0~1.96×106)、9.55×106(1.82×105~7.43×107)、5.88×107(3.84×107~1.05×108)、0.02(0~1.23);消融后依次为0(0~1.42×105)、3.61×106(5.54×105~2.18×107)、5.89×107(1.98×107~1.02×108)、0(0~0.04)。肿瘤Cho、Cho/Lip在消融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ater、Lip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1H-MRS用于评价肝脏病灶具备技术上的可行性,能够发现热消融后HCC的代谢变化,在早期评估消融疗效方面有着潜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