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性的影响下,一方面人们开始理性化,对民间信仰的需求可能会有减弱的趋势,但是另一方面,也在现代性的趋力下,各民间信仰庙宇展开了一种崭新的治理模式,使得民间信仰庙宇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因此,民间信仰庙宇存续呈现出了“既衰败又兴盛”的景象。针对这一现象,部分学者或从现代化角度,或从民间信仰功利性角度,或从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等角度加以了讨论。尽管既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笔者发现,在探究“庙宇存续”问题时学者们对微观的具体民间信仰庙宇关注得还不够,即便是那些少量立足于具体民间信仰庙宇的研究也明显存在着不足,要么就是过分强调民间信仰的功能,要么就是没有形成较有针对性解释的概念,或者是对庙宇存续的“治理逻辑”、“治理技术”等方面研究的还不够。因此在我看来,从“治理”角度来探讨“民间信仰庙宇的存续问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本研究以湖南省的三个民间信仰庙宇为研究对象,抛弃先入为主的学科观念,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等方法,着力从四个方面来考察民间信仰庙宇的存续问题。首先,本研究将以盘王大庙的修建过程为例,考察庙宇如何修建、修建过程遇到哪些问题、仪式专家采取何种策略克服难题使庙宇得以产生等问题,最终是为了回答“在现代化进程中,民间信仰庙宇如何诞生”这个基本问题;其次,本研究将以华佗庙的经营情况为例,考察庙宇如何从无序经营转变成有序经营,仪式专家采取了哪些策略以及如何生产信仰产品来吸引广大信徒等问题,最终是为了回答“民间信仰庙宇如何经营”这个基本问题;再次,本研究将以戴公老庙举办的戴公菩萨1300岁寿诞活动为例,考察庙宇如何通过举办大型庙会活动,遵循何种治理逻辑,采取何种治理技术来维持或扩大庙宇的规模、获取利益等问题,进而来回答“民间信仰庙宇如何生产”这个基本问题;最后,本研究将以盘王大庙、华佗庙、戴公老庙三个民间信仰庙宇为例,揭示出“民间信仰庙宇得以存续”的“治理逻辑”与“治理技术”。以田野材料为基石,通过对上述紧密关联的四个方面的考察,本文得出了四个主要的结论。这四个主要结论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正是因为它们才构成了民间信仰庙宇存续的基本逻辑,“集体记忆”只有被唤醒,才能成为庙宇存续的治理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遵循一定的“治理逻辑”以及运用一定的“治理技术”是庙宇存续的关键,庙宇存续的驱动力是“经济利益”,然而在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下也使得庙宇得以存续,在整个庙宇治理过程中,民间信仰仪式专家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另外,本文将话题做进一步延伸,庙宇得以存续关键在于庙宇治理,本研究从庙宇之诞生、庙宇之经营以及庙宇之生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目的也是想通过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庙宇存续过程中的治理逻辑及其技术,整篇文章讨论的落脚点是庙宇的存续问题,而重点依然是庙宇治理。因此,本研究有意将“庙宇治理研究”发展成为民间信仰研究当中的一个新范式,这也是本文将要讨论的相关问题以及下一步将要努力的方向。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以湖南省盘王大庙的诞生、华佗庙的经营以及戴公老庙的生产过程为背景,试图从“治理”的角度来分析民间信仰庙宇得以存续的原因,并希望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向。当然,本研究在有限的经验材料与理论资源之下,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尝试就民间信仰庙宇的存续问题加以了探讨,不可否认,这种讨论是初步的和尝试性的。其次,本研究的很多学术概念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才能形成较为成熟的“核心概念”,才能使理论的深度有所提升。最后,本研究所选取的三个民间信仰庙宇都是典型个案,从个案角度来说,本研究是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庙宇的存续问题,但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说,本研究还显得非常不足,只能说是通过三个典型的民间信仰庙宇个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