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应对环境问题不断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同时,中国对外贸易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伴随这些变化而来的,是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担忧:环境规制是否会降低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出口增长乃至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研究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探索可以兼顾“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考虑到产业国际竞争力测量方法的复杂性,本文采用两种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利用加入污染治理成本的投入产出模型,我们发现,在2003年以后中国环境规制趋严的背景下,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相对份额并没有下降;当前环境规制仅使中国各产业价格水平提高1.10%-3.22%,而且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强度的潜在影响非常有限;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我们发现,中国的污染治理效率与污染治理生产率在不断提高,这也有助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污染治理成本对污染治理效率与污染治理生产率的影响呈“U”型,拐点大致位于4%-6%(以污染治理成本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衡量)。这些发现表明,环境规制并未对中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从理论层面看,尽管加强环境规制会导致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但通过“节约成本”等机制,环境规制亦有可能为本国企业带来收益,提高本国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考虑到国际贸易环境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环境规制还可能通过“先动优势”机制提高中国产业未来的国际竞争力。这些机制也正是不必过度担忧环境规制的第一大理由。对中国而言,无需担忧环境规制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通过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转变可以有效地提高环境规制的管理效率,达到环境保护与维持产业国际竞争力“双赢”的结果。本文的分析至少提供了三方面的思路:在环境管理体制方面,应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的统一性、权威性与独立性;在政策工具选择方面,应构建区域间与产业间的污染排放市场交易体系,并综合利用公众参与、企业信息、自愿协议及绿色信贷等规制工具;在区域政策方面,应对中西部地区采取相对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