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浊度河口动力地貌演变及人类驱动响应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sw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是陆海相互作用和人类生产生活高度密集的关键带,在全球变化环境下,其水沙动力及地貌演变过程受到人类活动的强势影响,包括流域水库群等引起的持续减沙、河口港口航道开发、围垦和生态治理等工程影响,导致河口动力-泥沙-地貌耦合系统的多重调整和适应过程,由此影响河口保护和开发利用,亟需研究河口动力地貌调整过程及作用机制。本研究聚焦长江河口这一大型高浊度河口系统,回答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水沙动力地貌过程对人类驱动的响应机制问题,由此丰富动力-泥沙-地貌耦合系统的理论,为河口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人类活动影响下河口水沙动力地貌响应特征及相互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人类驱动的长江河口水沙动力及地貌响应和转型特征;2)认识泥沙对水动力和最大浑浊带发育的反馈机制及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1.人类驱动的长江河口水沙动力及地貌响应和转型特征河口地貌响应对减沙具有缓冲能力,拦门沙淤蚀转变滞后于流域减沙约30年。河流减沙影响的河口地貌响应变化是研究热点,但对其中地貌响应的非线性、非瞬时特征认识还很欠缺。基于长江口 1953-2016年实测地形资料及近30年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了横沙东滩和九段沙两个大型沙体年代际演变过程。发现两个沙体均维持淤涨态势至2010年,九段沙的淤涨速率高于横沙两倍以上,且九段沙呈现“长高不长大”,横沙呈现“长大不长高”的淤涨特征,两个沙体不同的淤涨速率和发育特征一方面受径流、潮流、风浪等动力差异和泥沙特性条件影响,另一方面植被引种工程和围垦工程分别对九段沙和横沙的淤涨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2016期间两个沙体出现冲刷态势,低潮滩的侵蚀与航道疏浚工程密切相关,高潮滩的侵蚀部分反映了对流域来沙级配的调整。长江口拦门沙对流域减沙的地貌响应存在明显时间滞后效应,且局部人类活动是引起侵蚀的重要原因。以横沙东滩、九段沙和北槽为整体,分析最大浑浊带冲淤变化,研究表明其在1997和2007年前后经历了从淤积向侵蚀的迅速转变,该转变主要由航道疏浚工程导致。2010年以后持续侵蚀,该侵蚀由流域减沙和航道工程共同导致。其中,航道疏浚的泥沙量对最大浑浊带2010年以后的侵蚀贡献了约50%。河口潮汐存在对地形、工程和悬沙浓度等变化的复杂响应关系,体现河口动力与地貌之间的耦合调整过程。潮汐是河口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潮汐变化可以反映河口动力地貌的调整特征。基于长江口南支及以下河段1990年以来的潮汐数据认识到,1990-2010年徐六泾-杨林河段潮汐衰减减弱,水头差减小,2010-2020年期间潮汐衰减略有增强,水头差略有增大;1996-2011年间,南港(石洞口-横沙)的潮汐衰减先减弱后增强,北槽口外(牛皮礁-绿华)的潮汐衰减经历了增强-减弱-增强的变化,而最大浑浊带(横沙-牛皮礁)2010年以前潮汐衰减增强,之后有减弱的趋势。结合潮动力数值模型,发现流域减沙对南支潮汐演变的控制作用,主要包括南支侵蚀使得水深增大,主导了1990-2010年间的潮汐衰减减弱;南支含沙量减小幅度高达70%,其引起的床面阻力增大约60%,在1990-2010年间削弱了约75%由水深增大引起的潮汐衰减减弱,且对2010-2020年潮汐衰减增强起主导作用。阻力变化控制了最大浑浊带潮汐演变,主要包括1997-2010年间,航道工程建设期间导堤丁坝引起的形态阻力增大阻力约40%,导致期间潮汐衰减增强;2010年以后阻力有减小的趋势,这主要与浮泥形成引起的减阻效应有关,使得潮汐衰减减弱。但近两年(2019-2020)实测最大浑浊带含沙量有明显减小的趋势,这导致床面阻力增大,该作用与浮泥发育减阻作用相反,将共同影响近期潮汐演变。2.泥沙对水动力和最大浑浊带发育的反馈机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揭示了高含沙水体密度效应与最大浑浊带之间的互馈作用。河口高含沙水体中的泥沙会改变水体密度及其空间梯度,叠加盐度引起的密度梯度,导致更复杂的水动力结构特征,但以往对泥沙的密度梯度效应认识不足。为此基于三维水沙动力模型,研究表明含沙量密度梯度或盐度密度梯度均能抑制紊动、减小阻力,增大潮差,但单一含沙量密度梯度引起的斜压力较小,难以形成最大浑浊带。单一盐度密度梯度能产生较大的斜压力,形成表层向海、底层向陆的垂向环流,促进口内泥沙净输运,利于最大浑浊带的形成。含沙量和盐度密度梯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较强的纵向及垂向含沙量密度梯度。纵向含沙量密度梯度使最大浑浊带近陆区域的斜压力增大,促进泥沙净输运向陆,使最大浑浊带近海区域的斜压力减小,促进泥沙净输运向海,抑制最大浑浊带的发育。垂向含沙量密度梯度一方面由于泥沙沉降增大底部含沙量,增大垂线含沙量密度梯度,另一方面促进垂向环流和盐度层化,增大潮差和盐度,促进盐水入侵,并增大盐度密度梯度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泥沙捕集,与水动力形成正反馈作用,促进最大浑浊带的发育。阐明了泥沙特性、潮汐不对称和床面泥沙交换对含沙量密度作用的影响。通过三维水沙动力概化模型,采用悬沙机制分解法,解析了口内泥沙净输运的主要控制机制。阐明泥沙粒径通过影响沉降速度影响最大浑浊带的位置,床面临界切应力主要影响最大浑浊带含沙量的量级。发现含沙量密度梯度通过改变河口环流和潮泵效应的相对大小,影响最大浑浊带。主要表现为含沙量密度梯度增强河口环流对口内泥沙净输运的贡献,促进最大浑浊带核心区向口内移动,当泥沙为细颗粒时,该作用涨憩时间占优较涨潮流速占优更为显著;其对潮泵效应的改变受潮汐不对称影响,并控制最大浑浊带的发育;当潮泵效应被削弱时,核心区含沙量量级减小,抑制最大浑浊带的发育,反之则促进最大浑浊带发育。床面交换引起的底部含沙量浓度升高,进一步增强含沙量密度梯度作用,使得河口环流强于潮泵效应,主导口内泥沙净输运。分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含沙水体密度效应对盐水入侵的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改变流域水沙和海域潮汐特征,影响盐水入侵,其中泥沙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含沙量密度梯度作用促进盐水入侵,本文进而考虑径潮流相互作用对含沙量密度梯度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洪季,垂向含沙量密度梯度起主导作用,其控制最大浑浊带含沙量量级;枯季,纵向含沙量密度梯度起主导作用,其控制最大浑浊带范围。针对最大浑浊带含沙量量级与盐水入侵的关系问题,发现泥沙密度效应影响加剧盐水入侵的强度:最大浑浊带底部含沙量约2 kg/m3时,盐水入侵基本不受泥沙密度影响,底部含沙量增大至高于20-30 kg/m3后,盐水入侵加剧明显,年取水天数可缩短数月。因此,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来水来沙条件调节最大浑浊带的发育,不同程度地影响盐水入侵;流域减沙70%使河口含沙量降低的同时,有缓解盐水入侵的作用。综上所述,人类驱动的长江河口潮汐、含沙量和地貌,对流域减沙具有空间分段响应的特征,且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和地貌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滞后。通过数学模型深入研究了动力-泥沙-地貌的耦合作用机制,包括含沙量对水动力和最大浑浊带发育的反馈机制和影响条件,分析了不同人类活动,特别是流域减沙影响下最大浑浊带的发育对盐水入侵的作用,加深了对人类驱动的河口水沙动力及地貌演变规律和控制机制的认识,对河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模型研究简化了床沙供给、泥沙组分、风浪和沿岸流等因素,未来还需关注这些因素以及河口不同区域和整体的演变特征及差异性;加强观测,确定河口演变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
其他文献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PMSE)是极区当地夏季中层顶区域在中频(Medium Frequency,MF)到超高频(Ultrahigh Frequency,UHF)频段被雷达观测到的异常强的回波。研究表明PMSE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大气环流等紧密相关,同时也是尘埃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领域的科学家们广泛关注的重要科学话题。PMSE与中层顶
马歇尔·麦克卢汉被视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提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等诸多论断和预言,被誉为电子时代的先知。从麦克卢汉所处的以广播、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电子时代,到如今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与智能时代,新旧媒介的不断更迭与广泛应用,逐步印证了麦克卢汉对于未来社会的诸多预言,并重塑了人们
随着信息获取技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企业在同类型产品功能与质量等,用户基础选择要素需求上的设计制造能力日渐完善,导致了大量产品在功能与质量水平上的不分伯仲,使得用户难以抉择。面向如此市场环境,产品设计始终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点,而作为产品设计中重点内容的产品造型设计,其创新也自然成为了企业提升产品附加价值,赢得消费者的重要途径。成功的产品造型设计不仅能第一时间吸引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害。该病是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由介体灰飞虱(Lapdelphax striatellus,SBPH)以持久循回方式经卵传播,引起水稻大面积减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RSV是一种负义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由4条单链RNA组成,总共编码7个蛋白。其中RNA3链采用负义编码策略,编码2个蛋白,其正义编码一个大小为23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因而明辨股票预期收益变动的原因是构建一个良好运行的资本市场的关键,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先决条件。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很多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都将股票收益上的差异归因于公司基本面的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基于公司基本面的股市异象。随着越来越多的指标不断被挖掘,研究新的股市异象的边际贡献率越来越低,资产定价领域逐渐由实证分析转向理论研究。为将这些大量的股市异象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逆周期监管成为政策界和学术界热捧的系统性风险防范管理理念。党的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直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其中,“防范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被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提前研判危机的发生,然而目前文献中普遍使用的系统性风险指标通常在危机发生时才会显著增大,仅能发挥同步检测的作用,不足以为系统性风险防范服务。本文从
农药对靶剂量传输涉及制剂、药液、雾化三个载药体系,受到药剂特性、喷施器械、靶标作物叶面结构等多因素影响。目前,大约80%的农药加工成兑水稀释后喷雾使用的剂型,农药二次分散药液大部分为乳状液载药体系。农药药液经喷施器械雾化后在向界面传输的过程中会发生弹跳飞溅等损失行为,尤其水稻叶面超疏水的界面特性及稻田环境的复杂性,从而造成稻田农药利用率低。随着新的植保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将制剂研
明珠家族出自满洲著姓叶赫纳喇氏,是满洲异姓贵族世家的典型代表,在清前期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均有重要影响。满洲异姓贵族是清朝极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尤其在某些特殊时段,甚至成为主导朝政的力量。明珠家族就是这样的满洲贵族世家,对清前期、特别是康熙朝政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聚焦于明珠家族的政治活动,重点关注明珠、揆叙等不同时期该家族家长和关键人物的政治生涯,分析其家族的地位和影响。以该家族为典型个案,进而管
湿地是特殊的生态系统,受水体和陆地的共同作用,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以崇明岛为代表的长江河口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潮汐滩涂湿地,具有复杂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结构,但其本地物种芦苇等深受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利用监测范围广、信息量大、时效性高的遥感技术开展湿地植被监测已成为大面积湿地植被信息快速获取的有力手段,但往往受湿地植被种类繁杂,结构复杂,以及下垫面背景变化等因素影响,其光
随着组织间协作创新成为常态,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竞合关系得到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认为,相比单纯的合作或竞争,竞合能够帮助企业获取互补资源、分担风险、扩大市场、降低研发成本等,其更有利于联盟双方实现“共赢”。但由于竞合本身的二元性,企业通过竞合提升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知识泄漏、利益侵占和学习竞赛等风险,因此关于竞合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仍未形成统一结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需对竞合关系进行有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