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后的文化适应 ——聚焦西双版纳州景哈中心小学“后进生”问题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哈哈尼族乡景哈中心小学的学生、家长、老师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景哈中心小学的“后进生”问题,探讨撤点并校后该校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21世纪初,景哈乡开始实施撤点并校,有序地将分散在各个村寨的小学合并到村委会所在地的完全小学,或者合并到乡中心小学,这个过程直到2008年全部完成。从此,景哈乡的小学校只有景哈中心小学、曼洪小学和戈牛交通希望小学三所,其中中心小学的学生人数最多。景哈中心小学位于景哈哈尼族乡政府驻地景哈村,这是一个位于平坝的傣族村寨。撤销小学的村寨要将学龄儿童送到中心小学上学。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哈尼族学生,他们离开山区的村寨到坝区的中心小学入学,不仅面临着路途遥远所带来的交通困难与安全隐患,更遭遇着离开熟悉的环境与文化所带来的融入问题。哈尼族学生、父母在适应学校的各种规则、教育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哈尼族学生在校内被冠以“后进生”的刻板形象。文化适应是哈尼族孩子适应学生角色和校园环境各方面的一个过程。当地哈尼族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相对不利条件会影响其适应的动力和面对新环境的调节能力。哈尼族学生相对较差的日常表现以及在学校学业成绩评价中所谓的“后进生”群体比例相对较大,使得学校和老师们有意无意地将哈尼族学生与“后进生”直接联系在一起。老师们认为哈尼族学生受到其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而导致了他们学业相对落后,良好的生活习惯较难养成。并且进一步认为哈尼族家长教育观念淡薄,不愿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被老师、其他学生甚至哈尼族学生和家长自己将哈尼族学生较差的在校表现“内化”为哈尼族智力水平不高、传统文化落后等因素之下。这种“内化”的归因深入当地学生、家长、老师的认识当中,导致当地哈尼族学生和家长缺乏文化自信,在接受现代学校教育时容易产生文化的代际贫困。本文就景哈乡中心小学为何会产生这一错误的认识进行研究,分三个部分对此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后进生”这个称谓主要形成于现代教育在景哈乡普及之后,集中办学使原本分布于村寨的教学点撤并,哈尼族学生就学路程延长。没有了老师一对一辅导学生的小班额教学,他们所接受以主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存在一定困难。在他们和中心小学中原本就生活在坝区的其他民族进行了对比之后,才会显现出其难以适应中心小学生活,在学校当中被视为“后进生”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哈尼族在就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第一节主要介绍哈尼族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在于学校教育正在消弭父母权威,让务农的父母在以“城市化”为主导的学校教育中被视为要“努力学习不做父母那样的人”的反面形象。第二节主要介绍当传统文化的解释权被学校掌握时,村寨传统文化权威受到学校挤占,以哈尼族村寨对哈尼族小学生影响减弱为代表,哈尼语也在中心小学被教师视为了阻碍教学的负面因素。第三节主要介绍中心小学采取大班额教学之后,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哈尼族学生在低年级逐步过渡时期在生活方式和语言使用方面产生了不适应。由于家校距离拉长,一部分哈尼族家庭采取祖辈进入乡镇租房照顾小学生的方式,另一部分家庭选择了让孩子寄宿,这两种方法都阻碍了社区教育的进行,导致哈尼族学生对传统文化不了解或不感兴趣,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文化中断。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中心小学采取了一系列努力帮助哈尼族小学生摆脱“后进生”这一标签。如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哈尼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身份认同教育;学校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发动家长积极参与民俗活动的方式增加学生和家长的互动来加强爱的教育;学校、村寨和家长通过改变原有的对于哈尼族文化不自信的观念来共同努力教育学生这三个方面来帮助哈尼族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在多方努力下,当地哈尼族小学生正逐渐适应中心小学的校园生活。
其他文献
股权激励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很多学者就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对于股权激励的实际应用和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主板企业,随着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出现,研究对象和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宽,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自2019年7月科创板开板以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先进企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并着手实施股权激励,但是目前关于科创板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较少,对其尚未有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本文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描绘了新愿景,给各行各业的深化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画出了作战图、时间表。具体到旅游行业,全域旅游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之一,是旅游业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具体实践,有利于避免地方经济在提速换挡中“硬着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近年来,除部分省和地级市政府整体推进全域旅游外,大多数地方政府从
随着20世纪中期参与式民主兴起,政府信息公开成为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和利用的有效途径。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实施,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向纵深阶段,这契合了当前我国政府向民主化、现代化政府转型的要求,政府信息公开也成为撬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点。云南省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是一个毗邻越南的边境民族自治县,政府信息公开对其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促进边
南侨机工档案是亚太地区世界记忆遗产,于200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又于2018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其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基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新媒体视阈下南侨机工档案开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本文立足于目前南侨机工档案开发工作调研,以新媒体为视角,以南侨机工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南侨机工档案开发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新媒体视阈下南侨机工档案开发新理念,列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遍,利用网络等平台的销售模式逐渐兴起,产品结构单一且以线下销售渠道为主的传统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传统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面临企业战略转型的问题。战略转型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企业并购由于其快捷有效等优点,常常成为战略布局和战略转型的优选方案。早在19世纪,企业并购便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直至今日,仍有大量的企业出于协同效应、多元化
万物互联、泛在接入复杂场景下的园区网络(如校园网、企业网、社区网等)正面临业务数据流海量庞杂、渗透方式多样、攻击手段多变、系统应急响应处理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网络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对现有的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技术手段、部署方式及应对策略等都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Cyber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CSA)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大规模网络
我国《行政处罚法》自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在推动依法行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法治建设和社会的飞速发展,20多年前的立法设计也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行政处罚法》本身对于如何判断和识别行政处罚缺乏建树,其第8条“列举+兜底”式的处罚种类分类方法难以清晰判断何为行政处罚,也愈发难以应对当今实践的需求。加之行政法上的多阶段类行为交织在一起,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出现了行政处罚行为识别的争议。
自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僵尸企业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探究如何降低僵尸企业的僵化程度的同时防范新的僵尸企业形成则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企业沦为僵尸企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阶段僵尸企业形成的内部机理研究领域较为新颖,国内外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内部原因的研究文献较少。现有研究对僵尸企业的定义多数考虑到资产负债率对僵尸企业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都把债务
构建互联网法治秩序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平台自治规则是理解当前平台化网络空间中秩序形成与演进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平台自治规则促进互联网法治秩序构建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互联网平台自治规则在互联网法治秩序建构中的功能、存在问题及其促进互联网法治秩序构建的路径。平台自治规则大多是在“习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受平台规范自己与用户行为这一动因的影响,同时也受国家政策推动的影响。其发展有自己的特
股权激励作为舶来品最初普遍应用于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自引入我国后其法律依据日渐完善,选择股权激励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多,但其取得的实施效果尚存争议。股权激励本可以发挥激励作用,但有些公司的计划被迫中止、也有因实施股权激励带来成本隐患而产生亏损。股权激励的实施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其效果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合理的激励方案,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探讨。近年来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双百行动”、一系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