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受区域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差异性的制约,决定了土地属性和土地利用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了服务于不同利用目的的土地利用区域。表现为土地质量、利用方式、利用特点、利用方向、利用潜力的不同,因此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客观上要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分区研究。合理的分区可以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最佳组合,在发挥土地资源的区位优势、协调用地部门之间矛盾的同时,达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的。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和关键任务。本文以干旱绿洲区典型—民乐县为例,以其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差异性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开展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其次,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协调各部门规划,与下达指标相衔接,对全县划定土地用途区。最后,借助GIS叠置法,对全县开展了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针对各分区的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地利用状况,确定了土地利用的调控方向和管制措施,并对三种分区进行了对比分析。 论文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为研究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就不同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特点、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第三部分为土地利用分区理论概述。介绍了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内涵与类型;总结了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与意义;以民乐县为例,确定了县级土地利用分区的类型,提供了分区依据,并介绍了研究所涉及的分区方法。 第四部分阐述了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干旱绿洲系统的特殊性与特征出发,总结其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 第五部分为民乐县土地利用分区基础。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现状三方面分析了民乐县的区域差异,为开展土地利用分区提供基础;同时分析出民乐县土地利用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第六部分为民乐县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依据综合分区原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效益5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各乡镇土地利用综合水平,获得初步分区结果;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利用地貌控制图对分区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分区结果,并提出各分区土地利用的调控方向。 第七部分为民乐县土地用途分区。依据分区原则,确定分区步骤与方法;用途分区的划定以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选取5个方面1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通过专家打分获得各评价因子得分值与权重,计算得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下达控制指标及各专项规划,将全县划分为9类用途区,并提出各用途区的管制措施。 第八部分为民乐县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依靠GIS空间叠置法实现。通过与县城总体规划、村镇及生态工业园区等规划的协调,确定各乡镇与工业园区发展方向与范围,综合分析其用地潜力,并与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充分衔接,划定各分区边界,并提出管制规则。 第九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