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医院三部曲》的现代性解读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松是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的杰出代表,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他的作品流露出“末日焦虑”,关注在科技日益发达,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潮流中人类的异化和生存问题。本文选取韩松最新三部长篇科幻小说“医院三部曲”(《医院》《驱魔》和《亡灵》)作为研究对象,从现代性出发,解读韩松作品中对未来社会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忧虑,人类崇拜科学技术带来的隐患,分析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唤醒人们的忧患意识,在科技时代保持对生存的敬畏之心。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主要介绍韩松及其作品,梳理国内外关于韩松创作及其作品的研究;点明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对现代性进行理论综述。陈述现代性的起源、发展情况;阐明现代性理论的主要概念;并指出现代性理论和科幻小说二者的关系。第三部分提出问题:在韩松描述的未来社会,医疗科技高度发达,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人类过多的依赖医疗科技而丧失了自身的理性,能动性,自由,以及尊严;科技不再为人类服务,反而成为人类苦难的根源。最终,原来和谐的人机关系破裂。当世界和人类社会发生异化,失去其理性,生活在此中的人类必然发生异化,人类面临未有的生存危机。这一切都源于科技理性的膨胀,科技和人性的背道而驰。第四部分分析前者形成的原因,在韩松小说中,人类对医疗科技的利用演变为其对人类的控制,造成人类的异化;同时,人类对医疗科技的极度崇拜引发社会的理性失控;最后,人类自我放弃,处于忘在的状态,导致自身价值被遮蔽。第五部分从三个维度提出解决办法。结合笔者对韩松作品的理解,未来社会要建立人类和科技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及科技辅佐人类认识世界的良性关系。同时,人类需要保持主体性,重建理性秩序,拾回人类尊严。第六部分,得出结论并对全文进行简要的总结。透过韩松悲观叙事的表象,可以看到韩松小说在绝望中书写希望,探索未来社会的种种可能,这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进行经贸文化艺术交流。对外培训课堂逐渐成为重要的交流窗口之一,从而带动了课堂口译的需求。课堂口译有其鲜明的场景和内容特色,集专业性、灵活性为一体,需要译者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作出反应,确保课堂流畅有效进行。顺应理论中的语境顺应与语言结构顺应强调了翻译过程中对场景、参与人心理、社会文化以及语言习惯多方位的考虑,对于课堂口译具有显著的指
目的:本实验为在体内预构可移植的带蒂筋膜耳假体复合物用于耳再造术,通过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室(Vascularized Tissue Engineering Chamber)模型,与传统埋植耳假体法、组织工程室法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24只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术前备皮,麻醉满意后构建实验模型:A组:在腹壁下单纯置入耳假体。B组:在腹壁下将耳假体与组织工程室一同置入。
谷子是营养丰富,耐旱耐贫瘠的优势杂粮作物,已成为应对未来日益短缺水资源的重要粮食储备作物,在我国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除草剂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
本文根据我国卫计委2014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并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口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地区之间的城乡
猪苓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索不同产地野生猪苓的亲缘性关系,不同培养方式扩大培养猪苓菌丝,并测定不同处理组中多糖、蛋白质和麦角甾醇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锁孔技术治疗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在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5例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其中颈椎4例,颈胸段3例
在我国实施制造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一种集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新的制造模式——绿色制造被列入政府规划中,绿色制造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制造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发展体系,它的发展单靠企业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的,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特别是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协调者、监督者的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的职能。我国政府在绿色制造发展中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
在当今这个各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国际化社会,历史文本等信息型文本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显著。然而纵观学术界,从英译汉角度对历史文献翻译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尚且不多。本报告选取马库斯·李·汉森(Marcus Lee Hansen)所著的The Atlantic Migration:1607-1860第一章和第二章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对象。该书涵盖了从殖民时期到美国内战时期移民群体迁往美国的社会背景和经
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超高层建筑呈现井喷式发展,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筒体结构作为能够良好抵抗水平荷载有效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其中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使用布局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火灾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灾害之一,对结构的安全具有威胁性。当建筑物遭受火灾后,高温作用将会导致受火区域结构损伤,并且结构整体安全性降低。本文以钢筋混凝土(RC)框架-核心筒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
《三冈识略》作为一本清初文人笔记,包罗万象,内容驳杂,自问世以来,该著作及其作者董含便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掘其历史价值上,而对作者董含的生平、交游及《三冈识略》的文学价值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本文先从作家研究的角度出发,对马桥董氏的发展历史、董含的辈分、生平概况、交友状况和择友倾向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做了更加详尽的考证和梳理;再分析《三冈识略》的版本问题、思想内涵和文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