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服务机构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通过移动互联网向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信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就在这种环境下开始研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阅读的悄然兴起是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移动互联网的泛在化和人们无时无刻的信息需求是本课题研究的驱动力。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单元,必须紧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时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体验。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后发现,国外包括OCLC和PUBMED在内的多家顶级权威信息服务机构已经将移动服务作为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范围也从局域网扩大到互联网,服务方式涵盖了移动终端具备的各种功能。国内移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研究虽晚于国外,但发展迅猛。截止2012年1月,国内包括国家图书馆、地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研究机构图书馆在内的数十家单位都在大力研究和推行移动图书馆服务。与此同时,很多信息技术公司也积极投身于移动图书馆的技术研发,其中以北京书生公司和北京超星公司最具代表性。目前,移动图书馆在国内很多图书馆已经得到应用,其服务方式多为短信息的通知服务和资源的揭示服务。这两种服务虽然已经拉近了图书馆与用户的距离,但服务仍未能摆脱物理图书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真正体现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价值。只有建立真正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信息需求的移动图书馆才能真正体现图书馆的泛在服务。首先,本研究分析了目前移动图书馆的应用环境,总结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下的信息需求特点,并针对用户需求特点设计了集短信服务、资源揭示服务、移动阅读服务、系统管理四大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其次,为实现系统设计功能,本研究确定以功能迁移、分层设计为技术研究路线。功能迁移指移动图书馆主要服务功能是迁移数字图书馆的成熟功能;分层设计指技术分层、用户分层、服务分层、内容分层。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分五个层次即客户层、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数据层。系统目标用户为图书馆全体用户,对其细分,可分成普通用户和专家用户。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移动图书馆分层服务模式即为普通用户提供短信通知服务、移动阅读服务,为专家用户提供短信通知服务、移动阅读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服务的内容层次也有区别,普通用户的内容服务为科普、人文、地理、生活等为主。专家用户的内容服务以专业学术文献为主。本研究对可用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和选型,其中短信息服务和资源揭示服务沿用目前相对成熟和通用的方法。研究的关键技术集中在移动阅读服务的功能实现方面。移动阅读服务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移动图书馆的数据源来自于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能够进行移动阅读的电子资源往往都是通过IP地址绑定授权访问的,但移动阅读终端本身不可能满足跨地域的固定IP访问。第二,移动阅读的终端庞杂,系统多样,屏幕大小不一,这对移动阅读影响巨大。第三,电子资源具有可复制、可网络传播的特点。因此,对移动阅读内容的版权保护相对复杂。经对相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和预研后,确定采用移动服务商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短信服务子系统;通过无线通讯协议构建资源揭示子系统;利用移动中间件技术实现电子资源的移动阅读功能;在系统管理子系统中,引入数字资源版权管理技术,实现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移动互联网应用包含三个组成要素: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信息系统。移动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与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密不可分。移动终端是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体现。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操作系统已经集全球定位系统(GPS)、高分辨率成像、重力感应、多点触控等技术于一身,能够较好的呈现移动图书馆的多功能应用。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图书馆的应用环境。2.5G、3G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移动图书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传输的应用需求。数字图书馆是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基础。移动图书馆服务必须建立在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数字图书馆是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之源,服务之源。缺少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文献管理、参考咨询等系统的内容支持,移动图书馆就成了空中楼阁。以上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技术发展都对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产生连锁反应,因此移动图书馆系统的技术集成必须保持“弱耦合”的关系以便及时进行功能扩展和技术更新。本系统采用相对成熟的技术实现系统设计的功能,并对功能进行了有效集成,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的研建方式上,本研究从技术选择到子系统集成都选择了“弱耦合”的方式。这为移动图书馆新技术的应用和功能的深度挖掘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功能不断提高,基于泛在运算、情景感知、智能判断、自然实用性互动的信息服务模式将是未来泛在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