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居民下颌第二磨牙的牙根解剖形态特点,并分析与正常的下颌磨牙相比,其特殊的解剖形态(特别是C形融合根)对局部牙槽骨吸收程度的影响。同时,利用所得到的数据,对比分析牙根解剖形态及牙槽骨吸收程度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以便为山东地区居民牙周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作出进一步指导,为提早预防和治疗下颌第二磨牙区域的牙周疾病提供更加精确的理论基础。材料和方法:利用CBCT软件随机筛选出山东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符合一定纳入标准的200名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下颌第二恒磨牙(n=400)牙根的解剖形态特征,如牙根融合、根分叉宽度、根面凹陷程度,与第一(n=400)、第二恒磨牙的牙槽骨吸收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以便二次测量并分析其与牙槽骨吸收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400颗下颌第二磨牙中牙根融合者共计121颗,占30.25%;400颗下颌第一磨牙中未发现有牙根融合者。2、牙根融合的下颌第二磨牙中,仅有1例表现为完全融合呈锥形,其余则全部表现为不完全融合的C形根,且均在颊侧融合。其中79.2%融合比例为1/3-2/3。3、与正常的第一、第二磨牙相比,牙根融合的下颌第二恒磨牙其根分叉宽度明显偏小(p<0.05),且牙槽骨吸收明显偏重(p<0.05),同时其颊侧牙槽骨吸收普遍较舌侧偏重(p<0.05)。4、根分叉宽度或根面凹陷程度和局部牙槽骨的吸收程度并无显著相关性(r<0.2)。5、根分叉宽度与性别有一定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无关;根面凹陷程度与性别、年龄均没有显著相关性。6、牙槽骨吸收程度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且与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一致;同时与性别有一定相关性,男性的牙槽骨吸收较女性偏重。结论: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融合在中国山东地区人群中具有30.25%的较高发病率,并且对局部牙槽骨吸收有显著影响。其融合程度以中度融合为主,且影响着牙槽骨的分布,进而影响着牙周炎进展过程中牙槽骨的吸收。根分叉宽度、根面凹陷程度等牙根解剖因素影响着牙周病的致病过程,但牙槽骨吸收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牙根解剖形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两者并无显著相关性。同时,我们还发现年龄、性别与牙根根分叉宽度及牙槽骨吸收程度均有一定关联。在临床工作中,牙根融合等特殊的牙根解剖形态应当被认为是多根磨牙牙周疾病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解剖促进因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给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