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口海域细鳞鯻渔业生物学特性及开发保护策略初步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lph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鳞鯻(Therapon jarbua Forsskal)为暖水性近底层鱼类,经济价值较高,洄游性较小,是北部湾口海域(以下简称湾口海域)重要的经济种类和捕捞对象。自2004年中越两国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生效以来,大量在北部湾传统渔场作业的渔船转移到湾口海域生产,因此湾口海域承受的渔业资源管理压力越来越大。为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现状和提出该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建议,本文通过在湾口海域作业渔船的周年按季度采样,对该海域细鳞鯻的渔业生物学及其开发保护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2007年度6次在三亚市东港渔业码头采集的湾口海域细鳞鯻样本,采用生物常规测定方法分析该海域细鳞鯻群体的生物学基本特性,运用电子体长频率法(ELEFAN I法)和最大似然法估算湾口海域细鳞鯻的生长参数,进而计算死亡参数;使用基于最大似然法估算的生长参数和死亡参数,采用单位补充量模型(YPR模型)对湾口海域当前细鳞鯻的捕捞结构和不同保护策略下其群体的SBR、YPRmass、YPRn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湾口海域细鳞鯻优势叉长组115.0-185.0mm,占72.8%;优势体重为24.0-144.0 g,占77.0%;总样本性比为1.53:1,繁殖季节性比为1.27:1,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50%性成熟叉长为249.4 mm,50%性成熟年龄为3.38龄。湾口海域雌、雄细鳞鯻叉长和体重关系经一维方差检验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个体混合后的体重和叉长关系为; Wt=1.0854*10-5Lt3.1112(n=514 R2=0.9850) 2.湾口海域细鳞鯻的年龄鉴定材料以鳞片为主、耳石为辅,使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生长,“phi prime实验”检验生长曲线的总生长特征。使用ELEFAN I法和最大似然法估算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ELEFAN I法估算的生长参数:L∞=357.0 mm,k=0.25 yr-1,t0=-0.59(Ф=10.37 n=514) 最大似然法估算的生长参数:L∞=365.5 mm,k=0.27 yr-1,t0=-0.79(Ф=10.51 n=281) 拐点年龄按上述生长参数,分别为3.95岁和3.41岁;拐点体重分别为284.1 g和305.3 g。3.基于ELEFAN I法和最大似然法估算的生长参数计算的湾口海域细鳞鯻总死亡系数Z分别为0.91和1.04;自然死亡系数M分别为0.36和0.38;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0.55和0.66。湾口海域细鳞鯻当前开发率E为0.60或0.63,都显示湾口海域细鳞鯻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4.湾口海域细鳞鯻叉长和鳞径的关系经AIC选择,采用幂函数模拟,关系式为:L=72.43SR1.03 (R2=0.7395 n=211) 文中采用最大似然法、ELEFAN I法、叉长和鳞径关系反算法以及计算各年龄的平均值分别计算细鳞鯻各年龄的叉长。各年龄叉长值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各方法计算的细鳞鯻各年龄叉长值平均,得湾口海域细鳞鯻1-6龄的叉长分别为134.5 mm、184.6 mm、222.2 mm、247.3 mm、265.4 mm和283.8 mm。5.YPR模型推测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下,湾口海域细鳞鯻的SBR为未开发状态的9.84%,表明湾口海域细鳞鯻资源已存在资源补充不足、渔业面临渔获质量下降的危险。文中分析了改变开捕叉长、改变禁渔期、设立禁渔区3种方法的5种组合管理方式,结果表明:提高开捕叉长到L50能够有效防止SBR低于临界值。若保持当前的禁渔期管理,再配合开捕叉长249.4 mm措施,可使YPRmass提高13.39%,YPRn减少68.82%,而SBR恢复到45.23%,超过渔业管理的目标值,假设各种捕捞渔具的可捕系数相同,则可以提高捕捞力量21.21%情况下仍保证湾口海域细鳞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a)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围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区,是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在合浦珠母贝育珠生产中,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是我国重要名优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了解黄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程度,对其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
2006年7月到2007年6月,我们在池塘内进行了黄鳝的网箱养殖试验,对网箱内黄鳝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的性腺有着完整的发育过程,
本研究应用较长时间的历史资料,探讨了我国小黄鱼渔场的时空格局和数量分布,表明1971-1982年小黄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并从饵料浮游动物出发,研究部分海域饵料浮游
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E2),使瓦氏黄颡鱼(P.vachelli)雄鱼在7 d内产生卵黄蛋白原(Vtg)。采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两步层析法、Mg2+—EDTA选择性沉淀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法、Mg2+—EDTA
从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两方面研究了企鹅珍珠贝的生殖细胞的发生,并对其性腺发育的周期进行观察研究,描述了企鹅珍珠贝精子、卵子的发生过程,总结了企鹅珍珠贝的生殖周期。 1.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