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更新一直都是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当前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旧房改造更是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旧房改造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房改造为解决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周期相对较短,与房屋本身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的矛盾,提供了一条捷径。旧房改造是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延续的需要。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充分显示,城市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大量新建小区的开发,不仅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而且给城市居民的就业、求学、医疗、娱乐等生活起居带来众多不便。同时,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有上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使每个城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城市格局和风貌。简单地房屋拆除改造,将会破坏城市的原有格局,使城市失去了悠久历史,变成千篇一律的现代模式。石库门里弄是上海从一个传统的沿海商埠转型为近代大都市的进程中诞生的异文化寄生体。石库门建筑单体以传统的江南合院式民居为表现形式,而在整体布局上却受到西方联排式住宅的影响。这种异文化寄生体存在的意义在于,它将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都市生活的需求融为一体,兼顾了上海市民精神中尚未完全脱离的乡土情结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向往。这种形式的住宅在日后近百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成为上海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造就了当下上海市民的文化性格,也铺就了上海城市生活的底色,成为上海主流的生活空间。然而,从1992年开始的三轮“旧改”使得这种基底在上海城市结构中逐步消解,石库门里弄空间的社会价值在旧城改造中逐渐引起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以上海市黄河路253号的石库门里弄为代表展开研究,希望能从旧房改造在城市中的应用作进一步探讨,从而给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发展的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经验。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理论探讨和设计实践两方面。理论探讨部分,绪论分析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石库门里弄现有住宅进行整体分析,分析了石库门的内外规划、尚存问题等。石库门里弄的中西合璧,皆为我用的建筑风格现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标志,是对当时的人们常规审美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它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为后来住宅建筑装饰风格另避蹊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使整个城市透露一种西化的时尚感。这种在最普遍最基层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为如今上海跻身国际大都市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如今先辈们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为我们创造的这一片片石库门里弄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向世人展示着上海开埠百年来的风云变幻、繁华荒芜。第三章从石库门里弄的改造要素进行分析,它包括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及室内空间的改造要素。据调查显示,石库门里弄中有70%的家庭只能在室内或过道中生煤炉,无固定厨房;厨房及煤气的普及率为38.7%;60%的居民与他人共用自来水或使用供水站;大部分的老式里弄缺少卫生设备。从这些数据来看,石库门里弄的生活条件相当简陋,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此次的改造是以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的增加房屋面积,完善生活的配套设施,从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改造方式是对石库门住宅进行“修修补补式”的改造,在保留建筑原有的承载结构和建筑风格下,增加煤气、自来水等设备,尽可能增加居住面积,使改造后的石库门住宅基本能满足现代住宅的标准,并且延长建筑寿命。第四章,在实践设计方面,首先阐述了改造原则,分析了改造项目的具体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并最终进行了改造成果的展示。在石库门里弄改造需要的基础上,对于旧房中的合理部分,要充分保留和利用,降低损耗,注入新的元素,最终在合理范围内完成了以合理资源、节约经济、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改造,为国内相关项目提供了优秀的案例。它不仅是几代上海人生活的场所,更包含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习俗、情趣。充满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寄托着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情感,是城市文化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如果石库门里弄消失了,上海也就消失了。而今石库门里弄褪去了原有的光鲜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在城市建设的洪流中逐渐消逝,上海独具的地方文化也逐渐消逝。城市发展可以舍弃一部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却不能丢弃凝聚历史的建筑。保护上海地方特色,传承石库门里弄文化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保护石库门里弄不仅是保护建筑本身而已,我们保护的是地方文化和城市精神。本论文采用查找参考文献、优秀案例研究、实例设计验证等研究方法,重点通过对上海黄河路石库门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思考贴切居民生活的人性化设计要点,提出对石库门旧里住宅进行改造的一般策略,总结室内设计的方法,探索了旧房改造需要注意的问题。居民区旧房改造不仅要满足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建筑特色,一个符合时代趋势又设计合理且有人情味和特点的旧房改造设计应当是能符合时代性的,更应具有建筑的人文精神和个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