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的发展一直处于动态的趋势中,城镇化进程给其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着诸如混乱性、盲目性以及功利性等发展系统问题的出现。而在当前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导向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的旅游浪潮的鼓动下,传统村落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很高的受关注度,对本专业从业人员来讲,值得引起我们对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新审视,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试图选取角度去探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问题。文化属性是传统村落的最大属性特征,其系统性表达需要借助村落实体空间格局为载体,因此可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解读为维护村落文化系统和生态格局的稳定与延续,而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与生态学复合的学科,学科内容与可持续发展本质有很大的共通性。二者实质性内容的共通性也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基础,并形成了本文以文化生态学为视角的对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研究框架。笔者依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展开研究:根据对国内外传统村落发展状况的梳理与反思,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之后依据尺度研究的相关理论,将本研究限定在居住组团和村庄聚落尺度上展开,在居住组团尺度用文化学理论定性分析传统村落的文化元素种类、文化变迁、文化系统网络构成以及本尺度的问题及研究意义,在村庄聚落尺度用生态学“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的空间语言解读传统村落生态格局演变的生态过程并反思出现的问题,同时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周长和斑块密度四个指标进行对传统村落生态格局的演变进行量化分析与解读。最后以赣县白鹭村为实例阐述上一阶段两个尺度下理论的实践过程,提出居住尺度下应注重“梳理与保护”,梳理村落文化网络结构并确定保护对象与范围,村庄聚落尺度下应在“限制与控制开发”原则的指导下控制村落的无序扩张及合理安排新村建设等策略,并基于此对赣县白鹭、大坑、夏浒三座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笔者建议白鹭村应在修复山水格局的基础上控制村庄斑块的继续生长,建议大坑村做好重点民居斑块的修缮工作以及居住斑块的立面统一工作,同时建议夏浒村维护自身村庄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与周边其他旅游斑块的联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