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手段,从交际的角度看,它实际上是一个译者将源语中信息传递给目的语读者的过程。然而“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它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不了解或不能正确解读语言小的文化内涵,就无法完成令人满意的翻译。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人类对自身和世界认识的共性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并构成了对他民族文化解读和跨文化翻译的基础。而各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沉淀小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个性,其特有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也反映在其语言当中,散发出独特迷人的文化魅力。可见,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背景,其文化内涵与其所处的社会及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文化不同常导致误解或翻译中的信息传递错误。文化是翻译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译者要对之严肃对待。 首先,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就中西文化而言,二者根植于两片差异巨大的文化土壤。他们各自语言中大量富含文化特色的词语反映出彼此巨大的文化差异。于译者而言,若缺乏对这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这两种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而“文化对比主要涉及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两大方面”(谭载喜,1998),因此本文将首先(主要)在同语层面就中西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呈现一个五彩的文化世界,对比虽尽可能比较详细,但也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可以帮助理解语言中的文化沉淀,旨在引起译者对语言信息中文化因素的足够重视,为正确的文化解读打下基础。 其次,在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时,实践已为译界积累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而翻译首先是一种语际转换行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刘宓庆先生在其《当代翻译理论》(1999)中提出了语际转换的四种基本模式,即对应式转换、平行式转换、替代式转换和冲突式转换。刘先生指出这是语际交际中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手段。其他各种方法都是这四种模式的具体操作。因此,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尝试着把这四种模式应用于中英互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各种具体方法可在这四种模式下灵活运用,皆服务于成功交流的翻译目的。 此外,文化环境也是文化解读和跨文化翻译中关键的一环。文化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背景”,它能释洁文化中个体在一些相同情境下被他族人民视为不合理或不合体的言行。成功的交流取决于正确的文化解读。但“由于一个人从幼时起就受到他所处文化的熏陶,其言行举止受到一定社会文化的约束,并被纳入相应的轨道。”(戚雨村,1994)由于各民族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巨大差异,不同民族的人对待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这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会导致误会甚至交流中断。并且,“当吸收外米文化时,人们习惯于以自身的文化作为参考框架,由此会出现‘削足适履’的文化误读现象。”出宏,1987)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中介,译者就必须将他民族的文化行为放入其所属的文化环境中去解读,并用适当的方式介绍到译入语中去,架起沟通与成功交际的桥梁。 以上便是这篇论文的三个构成部分。目前翻译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在我国是一热点,但在文化解读,特别是文化误读现象方面的探索上尚未深入。本文的目的旨在一方面提高语言学习者和译者对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希望引起更多对文化误读现象的深入研究,以消除文化误解,增进民族文化的交流。我们相信这一方面的研究必将成为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而有深远意义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