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出租车,随后该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保证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运行,成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出租车行业在发展中也累积了大量痼疾,激化了行业内部矛盾,阻碍了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相继发生了逾百起出租车罢运事件,加之行业内存在的司机猝死、司机集体上访、"黑车"泛滥、乘客打车难、司机绕路和公司暴利等问题,使得出租车行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共话题",充分暴露出行业制度存在缺陷。初步分析,路堵、油价上涨、起步价低、"份钱"过高、司机工作时间过长、数量控制过严等因素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究其根本,出租车行业既存在由于市场本身和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完善过程中所固有的矛盾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也存在由管制制度的缺陷导致的"政府失灵"问题。
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有着特殊的市场定位。出租车行业受到政府严格管制,面临着管制与竞争间权衡取舍这一永恒的经济课题。此外,出租车行业制度和其他相关的社会制度一起构成了影响行业发展的制度系统,客观上要求在考察出租车行业制度时应力求全面;而制度的确立、实施和生效又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从制度变迁视角对出租车行业的考察尤为必要。制度是博弈的均衡选择,制度变迁是经济行为人通过不同战略最大化其收益的结果。博弈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天然的分析工具。因此,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考察了出租车行业制度变迁的过程、特征及诱因;利用博弈分析方法对政府、出租车司机、"黑车"司机、出租车公司和乘客等行业利益主体两两利益博弈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特定和改进的制度约束下各博弈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佳决策行为。最后,出租车行业的制度安排决定了行业绩效和利益主体绩效,本文通过对杭州、南京、义乌、丽水和扬州等地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调研,系统评价了各利益主体绩效;再结合对典型城市利益主体绩效的分析,较为全面地评价了我国出租车行业制度变迁的绩效。本文对出租车行业制度变迁的动态分析,以及对利益主体行为选择和绩效的组合分析,可为政府的出租车行业管制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阐述相关概念,并系统论述政府对出租车行业的管制制度,行业经营模式,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契约关系。其次,用制度变迁理论对30年来我国出租车行业制度变迁过程、特征和诱因进行考察,并将制度变迁诱因归纳为运营权的稀缺、规模经济的诱惑、风险的转嫁、交易费用的变动和外部性的存在这五个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行业制度变迁过程。再次,从博弈视角分析出租车行业制度变迁中利益主体行为的最佳选择,分别对政府、出租车司机、"黑车"司机、出租车公司和乘客两两间的博弈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行为人在特定制度下的战略选择。最后,对杭州、南京、义乌、丽水和扬州等地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调研,系统评价了各利益主体的绩效;再结合对典型城市的出租车行业利益主体绩效的分析,较为全面地评价了我国出租车行业制度变迁的绩效。
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出租车行业利益主体中,政府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乘客在管制体系中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司机在行业中亦处于弱势方,且单个司机不具有市场谈判能力;出租车公司性质极为特殊,依靠牌照牢牢把握着行业发言权;"黑车"司机不具有承担客运服务的合法身份,但其在管制失效的市场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修正政府的角色定位、扭转行业当前所存在的非中性制度、放松管制和转变管制方式结合、建立出租车价格调整联动机制、建立出租车工会组织和重视反垄断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