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区非饱和冲积型黏土力学性能及细观结构演化试验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是目前国内外土力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国内,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在涉及到铁路、公路、地下结构等工程的建设,非饱和土的一些工程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而土的宏观力学性能与内部细观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从微观结构的改变来探讨宏观力学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借助于后勤工程学院研制的新型CT-非饱和三轴仪,对合肥地区冲积型黏性土的非饱和力学性质及其受力时内部细观结构的演化过程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点:   (1)对试验用土进行了控制吸力和净围压为常数的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发现其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出应变硬化的力学特征,且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净围压越大,硬化特征越强;吸力越小,硬化特征越强;土样的强度参数c、φ值随吸力的增加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试验吸力范围内,c值和φ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增长趋势,且c值的增长幅度明显强于φ值。   (2)基于CT数据的变化情况求取了土样的屈服应力,发现随着吸力的增加,屈服曲线有向外扩展的趋势,也即土样所受吸力越大,屈服应力也越大。   (3)描述了剪切过程中不同净围压和吸力条件下各土样内部结构的演化过程。发现土体细观结构变化情况与试样所处的应力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当净围压较小时,土体结构变化以裂纹的产生和开展为主,且吸力越大,裂纹贯通性越明显;当净围压较大时,结构变化以土体中原始孔洞的破坏和土体均匀压密为主。   (4)提出了基于CT数据的土体结构演化变量,进一步得到了适合于试验土体的结构演化方程,发现在土体屈服前结构演化较慢,屈服后演化速度加快,破坏前演化速度又适当放缓。
其他文献
学位
梁桁组合结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结构形式,具有易于维护、造价合理、承载能力高等优点。国外已建成多座实桥,但在国内此桥式的研究尚处于发展、丰富阶段。随着我国桥梁结构设计
在深厚软土地区打桩施工时,桩周土体中瞬间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及消散对研究桩基承载力和土体再固结也有重要意义。本文
以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扩能改造工程(简称柳南线)某区段膨胀土路堑边坡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试验了解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对膨胀土边坡支挡结构进行现场监测,了解支护结构内力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地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人们对地震越来越重视。到目前为止,人们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地震引发的地面震动对结构的影
2011年,0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2012年的两会上,“新型农村社区”又成为热门词汇。可见,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已经势在必行。豫
随着含索空间结构形式的推广应用,索结构在土木工程行业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也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随之,索结构的索力测试以及参数识别问题需得到更好地解决,包括对索力、抗弯
地震曾经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我国意义重大。传统的抗震结构是利用结构本身及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来抵御地震作用;而隔震结构是通过设置隔震装置,
利用深部盐岩洞穴进行能源地下存储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能源储备方式。由于国家能源储备的巨大需求,我国已开始大规模兴建盐岩能源地下储备库。目前,国内外关于盐岩力学特性的
现实中大多数的工程结构,在遭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作用下,常常会引起结构损伤,随着损伤的累积,其危险程度也会逐步提高。传统的建筑结构一般在经历了地震灾害之后就会遭到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