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中总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们涉及到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广,接触到的媒介信息越来越多,可多数我们来不及去思考,来不及去解读,真正消化的信息在减少。过度负载和媒介依赖并没有带来知识的增长与社会洞察力的强化,反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影响对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社会责任感意识降低。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塑造的又一阶段,媒介素养教育是不容忽视的。21世纪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媒介素养要求,由重视能力本位提升为重视核心素养的高阶目标。因此,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创设符合当今时代、具有民族特色的媒介素养课程内容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学者高萍在詹姆斯·波特提出的媒介素养“三阶段八层次”基础上补充了“拓展媒介层次”和“个人表达层次”,指出新媒介时代下还应该具备新媒介的使用能力和消费习惯,以及发表自己见解、表达个人意愿的素养。林崇德教授也提出21世纪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他认为21世纪具备的“素养”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统一。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我们选择重新构建《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主要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经过三轮循环迭代,将重构的课程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不同的阶段请不同的专家、任课教师、专业人士、学生,针对课程内容知识点、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使用中的问题征求意见与建议,并在下一轮迭代前修改、补充和完善。第一轮迭代通过对教学设计专家、媒介素养研究领域的专家、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得到以下建议:1.课堂内容知识点与资源内容知识点对应关系不明显;2.数字化资源中重难点学习内容需增加案例分析;3.数字化学习资源页面交互功能不够灵活。第二轮迭代首先根据第一轮迭代建议的进行内容补充与资源修改,接下来请技术专家、视觉传达专业人士进行访谈,并与任课教师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是:视觉表达各要素对比度不强;页面呈现区分度不高;案例选择只体现了蒙古族文化特色。第三轮迭代在对第二轮迭代建议的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将数字化学习资源发送给选课学生进行试用,学生提出:同时发表观点时可能出现内容呈现交错;拓展知识点较多两个问题(以上问题已经在后续的研究中全部修改完成)。三轮迭代完成后,分别请三位任课教师从学生作品、参与讨论空间活动、学生的学习反思三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结论如下:1.重构后的课程内容体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过程表现看,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工具运用恰当融合,可视化表达能力明显提高;2.数字化学习资源从结构设计、导航设计、模块页面颜色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完全能够支持学生自主化学习;3.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内容组织上做了拓展,补充了中国文化、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等案例,将提高学生“看”的素养和培养学生“看”的能力落到实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力和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由此,笔者认为本次《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是一次有效的尝试。目前,该课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正在本学期教学中再次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