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设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促进资源合理分配、筹集资金、促进结构升级等重要调控作用。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企业的舞弊行为屡屡发生,挑战了法律底线和道德的尊严,并且,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舞弊的新手段新方法也层出不穷。因此,各时代条件下对企业造假舞弊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等,以2017年首例被证监会通报为“忽悠式重组,,大案的JH集团为例,系统分析了该企业在2013-2015年年报中造假的全过程,包括其造假舞弊的手段方法、识别方法、利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中的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分析其造假的动因,并根据动因提出企业舞弊治理或完善防舞弊体系的措施。首先,本文在分析了 JH集团造假手段中,发现这些手段隐秘性强、可操作余地小,查证难度较大,易引起忽视。根据未更正前的2013-2015财务报表、企业内部财务和运营状况、行业状况等分析JH集团舞弊的可识别特征,运用本福德定律和Cscore舞弊预测识别模型对JH集团的舞弊风险进行识别,结果均发现JH集团在定量分析中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较大。其次,运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析舞弊动因时发现:在一般风险因子中,JH集团存在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一股独大”、内部控制失效等多种舞弊机会;舞弊发现的可能性也因为企业内部审计缺失及中介机构未尽职等变小;舞弊受罚的成本过低导致舞弊的潜在收益较高,企业愿意“唯利是图”;重组过程中监管方过于依赖第三方机构且缺乏相应法律利剑。在个别风险因子方面,JH集团本身、中小股东和ZA股份共同的利益动机在低下的道德品质指引下转化成行动。特殊风险因子还包括重组监管方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子共同促使了JH集团的此次行为。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组织架构与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外部审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舞弊的经济成本与法律成本及提高道德品质管理等多种措施,共同削弱六项风险因子,防范造假舞弊行为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