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伪狂犬病(PR)自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对中国的养猪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2011年底以来在华北地区部分疫苗免疫猪场所发生的仔猪高死亡率和母猪流产的变异伪狂犬病疫情,更是严重影响了中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山东省也发生了相似的疫情,并对山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为了查明此次疫情的发病背景、病变特征和病原特点,我们选取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规模猪场,对该场发病死亡的仔猪进行了系统的剖检病变观察,采集病死猪的组织样品进行了PCR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该场各阶段猪群采集的血清样品进行了特异性的gE抗体ELISA检测。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病死猪均见典型的剖检病变,如扁桃体溃疡、多组织器官灶状坏死和点状出血;镜下可见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淋巴组织坏死及网状内皮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内脏器官灶状坏死和点状出血。ELISA结果显示该场猪群gE抗体率高,平均阳性率为46%,后备母猪、年轻母猪、公猪及生长猪群的gE抗体尤其严重。10头仔猪中8头检出了伪狂犬病病毒的gE基因,阳性病料研磨液接种细胞后也都引起了明显的细胞病变。gE全基因的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与近段时间的分离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2013年分离自华北地区部分猪场的毒株的同源性最高,在进化树上,该分离株与亚洲分离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是导致此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减毒活疫苗对变异毒株已不能提供完全有效的保护,而变异病毒的毒力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测试。为了探索自2011年底爆发变异PR疫情以来中小规模繁殖-育肥单点式猪场PRV的感染状况以及与PRV感染有关的风险因素,我们在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对山东各地不同规模猪场的猪群采血进行了PRV感染状况的检测及风险因素调查。共计224个猪场和相应的603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gE特异性抗体的ELIS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25%的猪场和56.7%的血清样品PRVgE抗体阳性。存栏50-100头母猪的小规模自繁自养猪场的gE抗体阳性率最高。猪场阳性率和血清样品阳性率最高的区域均为鲁西地区,鲁北地区次之。基于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共有四项风险因素被选择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即区域(p=0.01)、猪场规模(p=0.04)、购入的后备母猪的体重(p=0.01)及生长阶段全进全出制(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域(OR 7.59,95% CI 1.97□16.76,p=0.02).猪场规模(OR 4.15,95% CI 1.85□13.99,p=0.01)、外购后备母猪的体重(OR 7.00,95% CI 1.73□22.18, p=0.03)及生长阶段全进全出制(OR 3.59,95% CI 0.42□9.11, p=0.01)四项因素均与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省PR的防控形势异常严峻,规模猪场尤其是养猪密集地区的中小规模猪场应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改善养殖环境,引进年轻阴性后备母猪并实施严格的隔离、免疫,建立适合于自身实际情况的综合性疫病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