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呈现“空心化,老龄化”状态,给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谁来种地,由谁种地”等问题不断凸显。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要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发展由此被提上日程。家庭农场作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当前及今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将以我国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家庭农场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首先从列宁—恰亚诺夫之争开始,分析家庭农场的存在的原因。其次,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的演变历程,从中观察到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演变遵循着由小农再到集体小农最后又回归小农的逻辑,进而分析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即符合生产力理论、符合农业生产二重性的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等。再次,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除了对家庭农场的总体现状进行介绍外,还分析了目前我国较为典型的几种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如松江模式、宁波模式、郎溪模式、武汉模式、延边模式,并对我国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分析我国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即土地流转不规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的教育程度较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农民缺乏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有待提高七方面问题。在分析我国家庭农场问题的同时,本文还运用横向比较方法,研究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文章主要选取了地广人稀的美国和人多地少的日本两个样本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发展家庭农场主要有生产呈专业化和多样化并存、农场兼业化趋势明显、政府对农场补贴力度大、家庭农场效益高等经验;而日本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则是依靠农协的扶持,以及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两方面。最后,总结国内外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未来发展家庭农场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这些政策建议有,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同步推进多种形式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农村土地确权,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农民兼业,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