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渔业资源丰富,低值小杂鱼的产量较大,鱼油作为加工副产品,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鱼油中的EPA和DHA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利用其开发保健鱼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研究对南海盛产的8种低值小杂鱼的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肌肉、鱼头、内脏中的粗脂肪,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低值小杂鱼头部粗脂肪含量在2.7%~9.7%之间,内脏粗脂肪含量在2.9%~6.2%之间,肌肉部分粗脂肪含量在2.0%~8.5%之间;不同鱼种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但其含量有所差异;EPA和DHA总含量在7.26%~28.4%之间。
以长蛇鲻鱼糜下脚料为材料,采用钾法提取粗鱼油,优化工艺为pH9、保温温度85℃、保温时间45min,硝酸钾用量为1%,盐析时间5min。在此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了56%,粗鱼油色泽橙红,具有很浓的鱼腥味。采用化学精炼方法除去粗鱼油中的杂质成分,其精炼工艺为:80%的H<,3>PO<,4>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体积分数);12Be°的NaOH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0.39%(体积分数);活性白土脱色,添加量为油量的10%(质量分数);75℃下通氮气脱臭30 min。精炼鱼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变小,色泽变为淡黄色,鱼腥味变淡,精制鱼油中DHA和EPA含量分别为10.2%和4.22%。
本研究以长蛇鲻精鱼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法催化水解富集甘油酯型EPA和DHA。结果表明:在水油比为3.9、pn值6.9、反应温度39℃和脂肪酶OF用量为1%的条件下,水解16h后鱼油中的DHA和EPA总含量可从12%增加至34.1%,其中DHA含量为28.0%,EPA含量为6.1%,鱼油的回收率为35.9%。水解后的鱼油可以满足生产鱼油保健品的要求。水解后的鱼油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并利用傅立叶近红外光谱鉴定,结果表明:其中的组分主要以甘油二酯为主,含量为63.3%;其次是甘油三酯和甘油一酯,含量分别为34.3%和2.4%。
采用热分析技术对水解后的鱼油进行分析表明,水解产物中组成复杂,脂肪酸种类比较多,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并采用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方程计算了热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水解后鱼油的热氧化过程主要发生在2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