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健康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与踝臂指数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21世纪全球进入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至201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超过总人口数的25%,至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高达3亿。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增龄将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从而及时地采取防治和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及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动脉僵硬度已经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从过去10年来所收集大量关于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 index,ABI)的资料表明,PWV和ABI对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冠脉事件和卒中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在评价心血管风险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使用脉搏波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指标检测动脉僵硬度已经成最重要的人群监测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沈阳地区健康人群进行了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 WV)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 index, ABI)的检测,并对其血管衰老状态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价。探讨健康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作为反映血管功能状态的指标随增龄变化的规律。实验方法以沈阳地区健康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年龄每10岁分为一组:44岁以下、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以上共分为5组,总计400人。检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参数等指标;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四肢血压(包括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等指标。实验结果各年龄组间baPWV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增龄baPWV变快,小于44岁年龄组和45至54岁年龄组baPWV值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ABI值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baPW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2.P0.01;而baPWV与收缩压、脉压差、舒张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总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655、0.463、0.537、0.502、-0.277、-0.372,P值均小于0.01;baPWV与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相关系数分别为0.176、0.163、0.125、0.099,P值小于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动脉僵硬度最主要的因素,baPWV可以反映随增龄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aPWV可以有效地评估健康人群血管健康状态,为心血管健康状况评测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护理临床决策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对面临的现象或问题,所拟定的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做出决断并付诸实施的过程。护理临床决策程序包括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