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复合菌群高效降解偶氮染料的机制解析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interr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先前筛选构建的一组能有效脱色降解偶氮染料的嗜热复合菌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环境因素对该菌群脱色降解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液质二级连用(HPLC-MS/MS)等技术对直接黑G(DBG)的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由此推理出了一条DBG可能的降解途径。此外,为阐明该复合菌群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关键功能菌,采用梯度稀释法并监测不同稀释梯度下偶氮染料脱色降解的关键指标,确定复合菌群实现偶氮染料脱色降解的临界梯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及高通量测序技术(HTST)对不同稀释度下的样品进行测序分析。最后结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菌群失去染料脱色降解功能前后的差异基因,进而为偶氮染料废水的高效生物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嗜热复合菌群脱色降解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该菌群脱色降解较佳条件为:温度55℃、初始pH 8.0;染料浓度为200-600 mg/L时,嗜热复合菌群对DBG的脱色率都很高,培养24 h均可达到96%以上;NaCl的浓度为5%时,培养48 h后的脱色率可达88%以上;嗜热复合菌群对甲基橙、刚果红、DBG、直接黑38等不同结构的偶氮染料都有较强的脱色能力,具有一定广谱性。(2)通过FTIR及HPLC-MS/MS等技术对DBG的中间产物进行分析,证实嗜热复合菌群能使DBG的偶氮双键断裂,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鉴定的中间产物有:2,7,8-triaminonaphthalen-1-ol、苯胺、邻苯二胺、邻苯二甲酸及4-hydroxy-2-oxovaleric acid。由此推测嗜热复合菌群降解DBG首先由-N=N-双键的非对称断裂开始,从而导致中间体的形成。由于磺酸基团在高温下不稳定,在脱掉磺酸基团后形成了2,7,8-triaminonaphthalen-1-ol,除此之外,DBG的初级降解产物还包括苯胺和邻苯二胺。随着降解过程的继续进行,2,7,8-triaminonaphthalen-1-ol进一步降解为邻苯二甲酸,与此同时,邻苯二胺脱氨基形成苯胺,而苯胺随之开环形成4-hydroxy-2-oxovaleric acid,这些物质有可能被进一步转化为分子量更小的物质,甚至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此外,植物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菌群可将有毒染料DBG转化为低毒代谢物。(3)采用梯度稀释法结合PCR-DGGE及HTST对嗜热复合菌群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关键功能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Tepidiphilus sp.对偶氮染料的脱色降解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并在Anoxybacillus sp.、Caloramator sp.、Clostridium sp.、Bacillus sp.等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偶氮染料的高效降解。(4)通过对偶氮染料脱色降解复合菌群稀释临界点(10-7)前后A、B两组样本(A组:10-7的染料脱色溶液;B组:10-9的未脱色染料溶液)的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代谢通路中,氯环己烷和氯苯的降解、甲苯降解、苯甲酸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二甲苯降解及二噁英降解这六条代谢通路在A和B两组中差异显著,且多涉及含苯环类物质的降解,推测这些代谢通路可能与偶氮染料的脱色降解有重要关系。这些代谢通路关联到的基因条目(KO)有K16243、K16244、K16242、K16245、K16246、K00446、K16249、K10217、K10216、K18365、K01617、K01821、K00074、K00626、K18366及K18364。根据分析推测A、B组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关联到的基因条目(KO)对应的基因可能是该复合菌系降解偶氮染料的关键差异基因。此外,对A、B组样品的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在染料脱色溶液A组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未脱色染料溶液的结果与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说明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可靠。
其他文献
大型沉箱等预制构件的出运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的影响,很容易造成施工安全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大型沉箱应用越来越广泛,施工条件和自身浮游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浮运拖带法已经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采用整体着床式半潜驳施工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应研究,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整体着床式半潜驳施工工艺可采取的移运方式主要有机械化滑道移
限制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LMB)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不可控的锂枝晶生长,而安全性高的聚合物电解质(PE)可替代液态电解液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交联聚合物电解质(CPE)和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是两种最有前景抑制锂枝晶生长的PE。但交联聚合物电解质(CPE)的高离子电导率与高模量不可兼得,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复合填料存在团聚效应,此二者严重阻碍了安全的锂金属电池(LMB)的发展。在此,提出一种同时兼容离子液体(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风险的持续增加,给公众生活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推动着保险业的发展。作为均衡各方主体权益的代位求偿制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代位
钛合金凭借优异的比强度,耐腐蚀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所使用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关于钛合金搅拌摩擦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温超塑性,而有关其室温下的力学性能鲜有报道。为此,本文针对搅拌摩擦加工的TA2纯钛和TC4双相钛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开展系统研究,对加工区组织转变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连续再结晶是纯钛在搅拌摩擦加工过程中晶粒细化的主要机制。由于加工区存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建立学生的数感,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时期,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感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力图通过个案培养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一旦使用就会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周期进行的过程,除非获得配型成功的移植肾源,为此,常被比喻为透析患者“生命线”的血
如何从彩色体图像中提取感兴趣的三维区域(ROI)是一个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对于例如虚拟人项目(VHP)等特定领域来说,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VHP是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
近年兴起的索引调制技术因其非常有潜力满足第五代移动通信对高频谱效率和高能量效率的要求,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人们主要对一维的索引调制技术展开相
冲击波在颗粒层中的传播规律对于研究颗粒在冲击或爆炸波作用后颗粒的动态响应,以及颗粒在压实过程中能量的吸收耗散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离散元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冲击波作用于颗粒层的过程,研究了冲击波在不同的颗粒样本中传播速度的变化,以及冲击载荷的衰减规律。给出了颗粒材料属性、颗粒层高度、颗粒层直径、容器材料以及初始冲击载荷大小、冲击次数等变量对冲击波在颗粒层中传播规律的影响。通过跟踪冲击波在颗粒
近年来,有限时间控制问题一直是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和鲁棒控制器设计。有限时间控制的优点是: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