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屈膝过程中健康者及有前膝痛病人的髌股关节的排列和运动轨迹。2.本研究用动态磁共振检查膝关节伸屈过程中胫骨的旋转,并探讨其临床意义。3.通过动态磁共振检查屈膝过程中半月板的运动及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材料与方法:1.14个有膝前区疼痛的病人(28膝)参加了本组研究,髌股关节在0°、6°、12°、18°、24°、30°不同屈曲位置经磁共振检查,每一个位置均通过髌骨轴位成像。5个健康志愿者(10膝)作为对照。同时进行了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测量每一屈曲位置时膝关节的髌骨运动轨迹及髌股排列情况。2.健康志愿者20人20膝被检查,在0°~40°范围内屈曲和伸直膝关节时横断面胫骨平台成像。将每次横断面成像重叠,测量出胫骨内外旋转的角度。3.20个健康志愿者20膝从伸直0°到屈曲40°时的内外侧半月板被矢状面和冠状面成像检查。同时测量了每一个半月板在屈膝过程中向后移动、高度改变及侧方移动的具体数值。 结果:在静力检查时每一个志愿者均显示了正常的髌股排列和运动轨迹。28个有症状的髌股关节中有13膝有髌骨外侧半脱位,8膝髌骨外侧倾斜,7例见正常的髌股排列和运动轨迹。在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时,健康志愿者仍显示正常的髌骨排列关系和运动轨迹。而有髌骨外侧半脱位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加重。在没有半脱位的15膝中有6膝出现了半脱位,6例出现髌骨倾斜。2.通过测量显示随着屈膝,胫骨向内旋转,伸直时胫骨外旋。并测量具体数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胫骨内外旋转角度无显著性差别(P>0.05),未发现男女性别及左右膝关节旋转角度的差异。膝关节屈——。曲0”~24”以内与其后胜骨旋转有显著性差别(P0刀1人3.:通过测量显示每一个半月板在屈曲时均向后移动,外侧半月板比内侧半月板运动距离大,前角比后角大O<o刀1卜 内外侧半月板后角运动范围最小。随着屈膝半月板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半月板的前后径减少。同时可见半月板向侧方移位。 结论:1.屈膝前30”范围内的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态磁共振能提高骸股关节异常的检查准确性。2.从研究中得知随着伸屈膝关节胜骨具有旋转功能,这被认为主要是通过韧带和关节囊结构及股骨踝的几何形状提供。同时这种腔骨旋转又形成旋转回旋机制,使膝关节更加稳定。3.通过研究使我们得知随着膝关节屈曲,半月板向后及侧方移动,牟月板的形态亦发生改变,这可能与膝关节股骨踝、胜骨踝的形状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半月板的附着方式及关节囊和周围韧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