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悬浮间隙视觉检测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浮间隙传感器在电磁悬浮闭环控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悬浮间隙检测属于典型的非接触测量应用场景,计算机视觉在非接触测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的特色是针对磁悬浮系统悬浮间隙测量存在的对被测体材料敏感、易受温度影响和需要非线性校正等问题,将基于机器学习的视觉测量技术应用于悬浮间隙检测领域,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寻求解决途径。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分析研究悬浮间隙传感器的测量机理和技术指标,搭建了悬浮球系统悬浮间隙视觉测量平台,设计了悬浮间隙视觉测量方案,通过软硬件设计来实现悬浮间隙的精确测量,最后通过闭环控制进行实验验证。首先通过对视觉检测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包括硬件选型和相机标定。然后详细设计悬浮间隙数据集的获取方法和步骤。对悬浮间隙图像数据进行ROI裁剪、滤波去噪、阈值分割等一系列预处理,最后对每一张间隙图片进行标准归一化制作悬浮间隙数据集。然后分别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悬浮间隙检测方法设计,验证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和BP神经网络的浅层学习模型在悬浮间隙检测任务上的表现。搭建了SelfConvNet和SelfConvNet-SVR两种主要的网络模型结构,通过实验完成深度学习回归模型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最后使用回归模型评价指标对不同模型进行了测试验证,实验表明两种模型的检测误差都能控制在±0.1mm内,其中SelfConvNet模型的最大误差为0.064mm,线性度为0.32%F.S.。最后将悬浮间隙视觉检测算法移植到嵌入式GPU平台上,基于嵌入式GPU平台和TensorRT技术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嵌入式硬件加速实验。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视觉测量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实时性分析和闭环控制实验,初步验证了悬浮间隙视觉检测传感器性能指标能满足悬浮球控制系统要求,并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其他文献
报纸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作为能源转型时期重要的氢能应用载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一经问世便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处于研究的最前沿,在家用汽车、重型货车和机车电车等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商业运用。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中,PEMFC系统容易发生各种故障,导致电堆性能衰减,严重影响其商业化发展。因此,针对PEMFC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故障问题,研
公铁联运车是一种依靠公路和铁路协同作业的特殊车辆,其兼具公路运输的机动性强和铁路运输的承载量大的特点。公铁联运车在公路转铁路运行时,需在钢轮与轨道对准后,才能将轮对放至轨道上转为铁路运行。目前在货场是通过人工目测钢轮与轨道的水平距离以及车辆的方位信息来指导牵引车司机进行落轨对准,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导引效果差,难以满足公铁联运车的应用发展需求。基于此,论文结合机器视觉技术,拟研制一套智能落轨导
近年来,紫外光电探测器由于在天文学、环境监测、先进通信和辐射探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InGaO3(ZnO)n超晶格纳米材料因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高载流子分离效率、高透光率等特点成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光电材料。然而,InGaO3(ZnO)n超晶格纳米材料的制备往往需要大型贵重设备,且制备工艺较为复杂。现阶段基于InGaO3(ZnO)n超晶格紫外探测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维单根纳米线与二
Ta-Ti-V中熵合金具有低中子活性、热稳定性好、良好的室温延展性等优异性能,在未来的核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实验结果,采用特殊准随机结构模型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三元单相BCC Ta-Ti-V合金的Ta24Ti14V16,Ta19Ti17V18,Ta16Ti21V17,Ta22Ti23V9和Ta18Ti18V18的结构稳定性和弹性性质进行了计算。五种成分的混合能均为正,表明它们在低温是亚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