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钻探是为地学研究目的而实施的钻探,是人类获取地球内部信息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它是通过科学探测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的组织结构、物质成分、形成机理等进行各类研究。大陆科学钻探通过提高对深部地质的研究程度,进而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如油气、固体矿产、地热)、灾害(如地震、火山)以及环境(如陨石撞击、核废料处理)等问题。此外,大陆科学钻探入地与卫星上天一样,需要高新技术支撑与巨额资金投入,能够取得享誉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体现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际形象。科学超深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研究领域很广,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国内外可供借鉴的实例有限。目前,对超深井中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该条件下破岩机理的研究国内开展很少,国外己做过一定的工作,但可查资料较少。因此深入研究该条件下金刚石钻进结晶岩的碎岩机理、钻头胎体与岩石摩擦磨损特性显得非常必要;科学超深井钻探的核心技术是钻探取心技术,要求机械钻速高、回次进尺长、取心效果好、钻柱轴向震动小、功耗低以及对井壁扰动小等,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根据深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提出一整套钻头选型方案及钻进规程,设计适用于深部岩层的钻采工具。因此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相关课题组承担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五项目《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编号SinoProbe-05)的第六课题《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SinoProbe-05-06)中的《科学超深钻碎岩方法与工具的预研究》课题研究。本文选题以该课题为依托,主要研究内容有:调研岩石力学性质随围压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岩石在不同条件下的可钻性级别;提出适用于13000m以深超深井,不同井段钻进所采用的钻头技术方案。总结高温条件下孕镶金刚石钻头与岩石的摩擦特性;研究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不同端部形状的破岩机理,为设计适用于超深钻的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本文的研究与结果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我国深部钻探计划的开展,并在理论上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参考。我国即将实施的科学超深钻井底温度为400℃左右,孔底压力达160-280MPa,围压为124.8MPa左右。通过调研国内外有关深钻、超深钻、地热井方面的钻井技术资料,尤其是前苏联科拉超深井(SG-3)、德国KTB和我国大陆科钻一井的钻井资料,深入了解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及钻进特性,井底高温高压环境对钻头的要求与影响。通过了解与分析所用钻具的工作特性,提出科学超深钻不同井段可以采用的碎岩方法和工具。其中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适合钻进可钻性级别较高的结晶岩地层,是深部取心钻探的首选。所以,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的设计与制作是超深钻探项目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超深井的深部井段,井底处于高温高压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提高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的质量与钻进效果、什么样的钻头端部形状更容易破岩、高温条件下钻头胎体与岩石具有怎样的摩擦磨损特点等问题都成了设计钻头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论文从摩擦磨损的基本理论入手,根据深井钻进用孕镶金刚石钻头常用胎体配方用热压法制作规格为8.5mm×8.5mm×15mm的空白胎体试样和金刚石胎体试样,在MG-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按20℃、100℃、200℃、300℃、400℃、500℃的环境温度、载荷p=400N,转速n=400r/min的钻进条件做磨擦磨损试验,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胎块和摩擦轨迹的形貌,用电子称测量磨损量,研究了胎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岩石的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胎体成分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用砂岩的摩擦系数小于试验用花岗岩。环境温度对岩石的影响明显,当环境温度达400℃时,无论使用哪一种胎体,试验用砂岩均会在两分钟以内成块状破裂。环境温度对摩擦系数与摩擦功的影响也较大,即在不同的胎体与岩石的磨损组合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摩擦系数和摩擦功总体上呈减小趋势。磨损量与磨损行程成正比关系,无论是空白胎体还是添加金刚石的胎体试样,与试验用花岗岩和试验用砂岩的干摩擦,均存在相同的规律,即随着温度的升高,磨损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当环境温度超过400℃时,含金刚石胎体磨损花岗岩试样磨损量急剧上升,但空白胎体磨损量反而减小,表明在高温下胎体的成分差异对磨损量影响较大。温度越高试验用砂岩对胎体的研磨性较强。空白胎体与岩石的磨损机理主要以粘着磨损与表面疲劳磨损为主。当磨损行程与环境温度升高后空白胎体会在表面摩擦热的作用下出现粘着现象。粘着有利用于胎体中的固体自润滑相(石墨)向岩石表面转移,在一定范围内减少磨损量。所以空白胎体与岩石的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与表面疲劳磨损的混合形式。金刚石胎体与岩石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的混合模式。磨损的磨粒为金刚石切削的岩屑与脱落的金刚石,它会在磨损界面中切削胎体的金属表面使磨损量增大。随着磨损行程与环境温度的增加,金刚石胎体出现剥落即疲劳磨损。所以说金刚石胎体的磨损机制为硬质项切削与磨粒磨损,并且在时间与温度的作用下表面出现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失效的趋势。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的设计包括很多方面,端部形状设计是钻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在分析孕镶金刚石钻头和PDC钻头的破岩机理基础上,总结出优化钻头端部形状的三种方法:改变形状增加唇面切削岩石的自由面、减小唇面面积增加单颗金刚石上的钻进比压和使用超硬材料增强破岩效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唇面形状的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分别为平底形、含AKTM的平底形和轮齿形,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了同等钻进规程条件下钻进岩石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同样钻进规程条件下,钻头的钻进速度从小到大分别为:平底钻头、AKTM钻头、轮齿钻头。钻进过程中岩体总体升温不明显,温度值基本没多少变化,仅在井底与井壁的极小范围内出现少量的温度集中。平底钻头、AKTM钻头金刚石端部温度比胎体温度相对较高,轮齿钻头金刚石根部温度比金刚石端部高一些,每个扇形块上与旋转切向方向同向的前边缘的胎体与金刚石温度高于后边缘的金刚石和胎体,轮齿钻头唇面温度高于其它两种钻头唇面温度。破岩过程中,岩石破碎区周围的等效应力值比较大,距离岩石破碎区越远应力值相应减小。平底钻头、AKTM钻头在破碎第一层岩石时,与钻头旋转切向力同向一侧的扇形块前边缘金刚石应力值较大,随着钻进的进行,应力值趋于一致,轮齿钻头唇面上的应力一直比较平均。台架试验和野外钻进试验一直被用做检测钻头钻进效果的最有效手段。本文用热压法制做了规格均为Φ75/49mm的平底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含AKTM切削齿的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和轮齿钻头,三者采用相同的胎体配方,对三种钻头分别进行了室内台架试验和两次野外钻进试验。首先对所钻岩样和地层做了薄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确定了它们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可钻性等级。台架与野外钻进试验结果表明:平底钻头与AKTM钻头台钻对比试验表明,在钻进规程P=2.5KN,n=222r/min时,AKTM钻头的钻速是平底钻头的2倍,表明AKTM聚晶体起到了像复合片那样的剪切碎岩作用。两次野外试验结果表明,按平均机械钻速由高到低排序:轮齿钻头>AKTM钻头>平底钻头,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一致。总体来说,本文通过调研资料、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大量的试验,基本实现了研究的目的。但由于个人经验和试验条件所限,论文中许多地方未能尽如人意,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超深钻井深部地层岩石可钻性具有不可预知性,实际钻进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岩层与突发因素,最终的钻进工艺和钻具组合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做高温高压条件下钻头胎体与岩石的摩擦磨损试验时,由于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使用条件限制,无钻井液循环和压力加载装置,属于高温条件下胎体与岩石的干摩擦,这与超深井井底的实钻情况相差很远,得出的摩擦磨损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还需在超深钻井过程中进一步检验。需要对试验机继续加以改进,使其能够真实的模拟井底高温高压环境。另外,本文仅做了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体与岩石的摩擦磨损试验,钻井过程中还要用到PDC钻头、牙轮钻头等其它类型钻头,建议后续工作中做一些针对这些钻头的摩擦磨损试验,揭示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它们的磨损规律。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的设计包括很多内容,端部形状设计为其中一个方面,应综合考虑胎体与所钻岩层的适应性。模拟钻头钻进岩石时,只考虑到钻压、温度与钻速对钻进,过程的影响,后续研究工作中应加入井底围压、钻井液循环等边界条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