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由于传统的纯培养分析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满足环境分析的要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分类、鉴定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动态分析中。
本文通过以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GG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FISH(Fl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技术为主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从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上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样品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运行后期,污泥浓度过高,导致种群结构发生变化、zoogloea菌的含量降低、污泥颗粒的粒径变小,并最终导致处理水质的恶化,说明了反应器污泥浓度过高时应采取一些解决方案;随着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运行时间的推移、污泥浓度的增长,种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zoogloea菌占全菌的比重也随之变化。
为了排除中试装置的杂质干扰问题,简化实验方案,进行了膜生物反应器小试实验装置的运行研究,采用的原水为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废水,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在膜生物反应器小试实验装置的运行过程中,观察梯度凝胶电泳图谱,可知菌群结构产生变化,且污泥培养一周左右后,优势菌种数目稳定,系统稳定运行,处理水质效果良好。随着反应器的运行,zoogloea菌的比重呈现变化。接种污泥中zoogloea菌的含量不高,污泥颗粒未成大团状态,不利于水质的处理。在接下来的反应器运行的时间里,MLSS一直在增长,污泥成大颗粒状态,zoogloea菌分泌出大量粘性物质,吸附菌体及有机物质进行分解,水质处理效果逐渐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