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内嵌式电液缓速器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以及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制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汽车主制动器仍然采用摩擦制动方式。当主制动器持续、频繁工作时,制动鼓和制动轮毂温度大幅升高,摩擦因数降低,制动性能下降,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缓速器作为一种非摩擦性的辅助制动装置,可以承担车辆减速时所需30%-80%左右的制动能量,避免制动器持续工作时因温度过高而完全或部分失去制动性能,同时减小主制动器磨损,降低维修成本。缓速器因其在安全、节能、环保方面的突出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缓速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电涡流缓速器因响应速度快、低速制动性好、性价比高等特点成为我国缓速器市场上的主要产品。然而,传统电涡流缓速器因采用风冷方式散热,热衰退严重,持续制动性差;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的水冷式电涡流缓速器虽然解决了散热问题,但是其转动惯量大、动态载荷大,对传动系统有一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涡流缓速器——转子内嵌式电液缓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热衰退小、安装空间小、转动惯量小等优点。本文围绕这种新型缓速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构成如下。  第一章首先介绍缓速器研究背景与意义;接着在说明缓速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转子内嵌式电液缓速器。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新型缓速器的工作原理。首先介绍缓速器四种安装位置;然后对现有的几种电涡流缓速器以及本文提出的新型缓速器在结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最后介绍缓速器的操纵方式与控制方式。  第三章首先对提出的新型缓速器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采用Jmag-designer仿真工具对其电磁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第四章利用Jmag-designer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新型缓速器进行优化设计。首先以轴向力为目标进行了优化,找出减小轴向力的方法;然后以制动力矩为目标进行优化,确定关键的结构尺寸;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优化后缓速器的制动性能曲线。  第五章将这种结构的应用范围扩展到航母舰载机着舰制动领域,设计了一套航母阻拦索系统。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其制动器的制动性能曲线,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了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验证了其可行性。  第六章介绍了转子内嵌式电液缓速器样机的台架实验。通过空损力矩测试、制动力矩测试以及持续制动性测试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合理性。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在非平稳状态下的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中,正确分析系统的当前状态是一个必经环节。而在各种状态分析方法中,信号分析技术一直是一个瓶颈因素。本论文便针对非平稳状态下的机电系统状态分析中的信号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振动信号分析在状态分析中的重要性,概述了现有的一些非平稳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并从原理上论述了各自的不足,引入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称作希尔波特-黄变换的信号分析技术,从理论上分析了
期刊
气压传动技术常被用于小型机器人或小型自动化设备中。气压传动的工作介质有正压力空气和负压力空气两种。正压力空气一般由空压机提供, 负压力空气一般由真空泵提供。对于那些既需要正压力空气又需要负压力空气的气动系统, 工作时必须同时配备空压机和真空泵两种空气动力源。这将给气动系统的小型化设计带来诸多不便。本课题研制的正、负压一体化小型空压机, 是针对现有空气动力源设备中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气源设备。它利
党员是油气生产干线上的排头兵、主力军,是广大员工群众心中的一支标杆、一面旗帜.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每一名党员的神圣职责,是衡量一名党员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推
期刊
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是影响其机动性和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双功率流转向控制作为一种新型转向控制技术,应用于履带车辆能大幅度地改善其转向性能.本文以东方红-1302R橡胶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研究根据GB/T1236-2000《工业通风机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的标准,自行设计完成了串联风机试验台;在单风机性能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风机串联运行提高全压的条件,测定了
本文在调查和分析聚驱抽油机井管杆偏磨失效模式的基础上,对管杆偏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得出了主要的5 种失效模式的致命度水平。本文利用可靠性统计理
聚合物共混物最后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形态决定,因此研究共混物在挤出机螺杆沿程的形态演变就很有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的演变及影响因素,阐述了PP
高层建筑二次加压供水设计和改造过程中,应当优选加压设备、供水方案,在对原来市政管网不造成严重影响的基础上,提高效率、节能节水.本文将对高层建筑二次加压供水设计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