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我国一直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且现有的征地补偿体制尚不合理,与此同时,在保护失地农民基本权益方面的保障也未能完善。根据我国实情,大部分农民将土地作为其基本生活保障,且并未掌握除依靠土地来源外的其他生存技能。综上所述,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将会更加迫切。现今,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具体实施,总体考量,浙江作为代表性地区,在失地农民保障方面有其特殊性。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分析该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其对我国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效益水准,更好的使其享受经济发展效益方面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节奏的加快,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构建,将会对失地农民效益水准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在我国社会保障普遍化的背景下,根据我国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别从就业、医疗、养老保险三个方面对浙江省的社会保障机制研究分析,从而发现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式,并找出制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成效的根本要素。再者,失地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对实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成效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利益的保障有着重大意义。根据目前的相关定义和基本理论,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的调查,对其实际发展情况和其失地农民目前的社会保障进行考察研究,然后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寻找可以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案。最后再通过查阅其他地区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较为成功的经历,并联系到浙江省的失地农民基本现状,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体制完善,以及目前的保障模式提供相应的对策。下面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讲解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该问题的研究和浙江省的模式为主要探究点,为整体文章拉开序幕。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该部分主要是论述本文所需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失地农民边缘化假设,对于此概念的解释主要是从农民失地后的就业形式、身份变化、生活模式以及心理等方面进行边缘化研究。而该边缘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农民在土地由农转非农化而就业形式却无法非农化,同时,就业形式非农化时又生活模式无法非农化,最后,生活模式非农化时却又在心理上无法真的市民化等矛盾状态。第三部分是我国与浙江模式比较分析,在回顾与梳理失地农民与社会保障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剖析了失地农民社障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我国和浙江整体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几种模式做了相应的分析,并根据失地农民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分类,其中浙江的主要模式为专门制度模式,并对该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和适用的范围进行了总结。而根据我国国情和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代表性,笔者选择浙江省的专门制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相对较为有考量价值;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考虑该模式的可取之处时,也要考虑到其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问题。第四部分是浙江调查数据分析与问题研究,该部分是以浙江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为研究对象,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剖析。随着浙江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升级,和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该省现今的保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阐述浙江在该方面保障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失地人员的调查分析,较好的概括我省的社保模式特点,以及其对我省经济稳定发展的正面影响。同样,另一方面,又因浙江具有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制,为其在全国失地农民社保体制建设上提供了较好的模板。同样,浙江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也存在着弊端,本部分将就其缺点进行详细阐述,分析该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最后对浙江省的社会保障进行总结,大致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必然导致失地农民的产生,并在经济、社会以及失地农民的未来自身发展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再者,本文主要讨论失地农民问题的边缘化趋势以及普遍存在的较贫困化现状,并根据上述问题研究其所发生的原因,大致可总结为是因为社保体制以及失地农民自身存在的一些因素共同导致,因此,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将会是我们所要考究的重点,也是失地农民未来自身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