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清代至民国成书于辽宁地区的部分医籍在治疗肾水方面的临床医案和论述著作,对治疗肾水的方剂和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从中获得比较清晰的诊疗和用药思路,使辽宁地区名医经验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为肾水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通过《中国分省医籍考》、《建国前医籍考》等12本书籍、辽宁各地区县志、市志的查阅和数据库的检索,筛选出清代至民国时期成书于辽宁地区的中医学著作,排除已亡佚的书籍,选取医案、医话、方书、临证各科、丛书和综合类书籍浏览其目录,将目录中含有“水肿、浮肿、肿、肿胀、水胀、肿症”等词的书籍筛选出来进行详细阅读。筛选出与水肿相关的方剂,原书中符合方药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方剂少于5条的不予研究,最终选取7本书籍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将7部代表性医籍中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方剂筛选出来,分别对方剂组成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辽宁地区肾水的病机、治法和方药,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分析。结果:1.《本草类方》中与肾水相关的方剂共49首,涉及到的中药75味。《医碥》中与肾水相关的方剂共20首,涉及到的中药73味。《医学摘粹》中与肾水相关的方剂共8首,涉及到的中药24味。《古方今病》中与肾水相关的方剂共5首,涉及到的中药27味。《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与肾水相关的方剂共7首,涉及到的中药24味。《医学引阶》中与肾水相关的方剂共5首,涉及到的中药24味。《张岫云医案百例》中与肾水相关的方剂共9首,涉及到的中药49味。2.对7部代表性医籍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与肾水相关的方剂共103首,涉及到的中药129味。其中,使用药物频次排名前6位:甘草、茯苓、白术、泽泻、陈皮、防己。药物功效频次统计前4位: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理气药,累计百分比59.97%。药性频次统计前3位:温、寒、平,累计百分比74.76%。药味频次统计前3位:甘、辛、苦,累计百分比82.02%。归经频次统计前4位:肺、脾、胃、肾,累计百分比64.56%。3.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得出KMO检验值是0.511>0.5,Bartlett球形检验值是203.721,P=0.000<0.05,得出6个公因子分别为:C1茯苓、泽泻、麻黄、大枣、猪苓,为解表、利小便相关因子。C2葶苈子,为泻肺、行水消肿相关因子。C3桂枝、附子,为助阳化湿相关因子。C4猪苓,为淡渗利湿相关因子。C5防己,为祛风、利水消肿相关因子。C6陈皮,为理气健脾相关因子。聚类分析得出3个聚类方,分别为:F1麻黄、大枣、白芍、附子、生姜、猪苓、葶苈子;F2陈皮、防己、泽泻、桂枝;F3甘草、茯苓、白术。结论:1.7部医籍在治疗肾水方面用药多以补虚药为主,利水渗湿药为辅,长于从“补、消、行、清、温”等多角度入手,主张五脏并调,但有突出,用药平和,注重充阳气、行气机、燥湿坚阴。常用药物药理研究和临床效果均比较明确,可以继续推广使用。2.基于因子分析,反推出肾水的基本病机是气不化水。3.基于聚类分析,得出3个核心处方,功效以助阳化湿、理气安胃、健脾消肿为主,符合肾水气不化水的发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