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索格》,索尔.贝娄第二次获国家图书奖的小说,以其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刻画、相对松散的结构和不完全的人物行为的展现,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心理小说特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集中地体现了贝娄现代主义创作和现实主义倾向的融合。而这种现代和传统的交织正是贝娄心理现实主义的特点。本文从分析这部小说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风格特点以及叙述特征入手,旨在探索贝娄独特的心理小说创作手法以及作者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在这部小说中的体现。
在文学史中,心理小说是一枝奇葩。这种文学体裁奇在内容与形式的合二为一。虽然情节平淡,结构松散,但其重视人物的刻画和塑造,尤其注重人物内心复杂思想感情细腻而真实的描述而不在乎其外在的行为动作。由此看来,《赫索格》这部小说正是摒弃了对人物外在行为和动作的再现,而把笔触深入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这部小说理当是一部心理小说。在心理小说王国里,现实的含义已从原来外在的客观实在性转换成一种内在的心理现实(内心经验也是一种现实)。在《小说的艺术》中,亨利.詹姆斯强调作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社会生活的表象上,而应当探索人类心理道德的本质。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赫索格》这部小说成功地把传统现实主义转变成心理现实主义——人物的思索以及他未寄出的心理信件彻底地映射出二十世纪美国知识分子的困境。所以这部小说可以看作是表现贝娄心理现实主义的一部典范之作。
在小说的内容方面,主人公纷繁弥漫的思绪把读者带入了他和他周遭的世界之间所展开的一场思想战斗。赫索格困惑迷茫的思索不仅仅是自我发现和自我解剖,它也是对人类文化的思索和审视。在人物塑造上,赫索格不再是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小说中的人物。更确切地说,赫索格既不是一个完全的现代主义派人物,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而是一个处于两者之间,兼容并蓄的人物。因此,赫索格的刻画体现了贝娄站在传统和现代的临界点。赫索格的个性特征并没有湮没在其弥漫的思绪中,恰恰相反,他显著的个性凸现于他强烈的心理挣扎中——身处异化的困境而寻求对文化和人性的肯定;他既是一个宿命的异化者,又是一位坚定的肯定者。就风格特点而言,《赫索格》有点像自传,赫索格有许多和作者本人相似的地方。由于更近地触及内心经验和作者的思想,心理小说较传统的小说读起来更像自传。在这部小说中,贝娄意图让赫索格成为自己的代言人,把他刻画得和自己有几分相似。因而,从主题内容,人物塑造和风格特点这三方面来看,这部小说带有明显的心理小说特性。而且,贝娄采用了主观叙述,限制性全知全能的视点,书信体以及意识流的手法从而使这部小说显现出心理小说的一些叙述特点。
贝娄独特的心理小说创作表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他曾把自己比作是社会历史学家,他认为小说家应当追求生活中的“真印象”,从“真印象”中挖掘出基本、持久和永恒的东西,而这也恰恰印证了他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