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是整个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位。这些活动通过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的放电激活相关功能。缺血性脑卒中是大脑皮层损伤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多从解剖学层面通过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前后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康复情况,但从大脑功能层面的评估较少,目前临床上脑功能的检查主要有功能磁共振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磁图、脑电图等,但这些检查存在检查时间长、费用昂贵、接触放射性物质、时间分辨率低等缺点。现代科学认为脑电信号是大量神经细胞的非线性耦合,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更适合研究大脑功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近似熵非线性参数是新发展起来的定量估计信号复杂度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脑电近似熵,对健康年轻人认知过程的脑电信号变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脑电信号变化进行分析,试图寻求一种简便、安全、实时、动态观察脑功能的新的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健康年轻人安静闭眼、闭眼心算不同思维认知状态下各导联脑电近似熵的变化规律;以及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到功能恢复过程中各导联脑电近似熵的变化规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导联脑电近似熵与卒中评分的相关关系。试图寻找一种简便、客观的能动态、实时监测脑功能变化的方法。研究方法:对28名健康年轻人安静闭眼、闭眼心算的不同思维状态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及对12名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72h)及功能恢复期(6月后)进行脑电图检查及卒中相关量表评分,同时对20名健康老年对照组同期行脑电图检查,利用脑电近似熵对相关脑电信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正常年轻人无论安静闭眼、闭眼心算的脑电近似熵值波动于0~1之间。2、正常年轻人闭眼心算的各导联脑电近似熵值较安静闭眼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年轻人无论在何种思维状态下,脑电近似熵左侧优势半球较右侧半球高,颞区(F7、F8、T3、T4、T5、T6)脑电近似熵较其他导联高。而由安静闭眼转换为闭眼心算过程中,全脑各导联脑电近似熵升高,以前额区、额区、中央区、顶区(Fp1、Fp2、F3、F4、C3、C4、P3、P4)升高幅度更大。4、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同期各导联脑电近似熵相比,可见全脑各导联Ap En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缺血区下降更明显,正常情况下左侧优势半球较右侧高的趋势明不复存在,变成与右侧相仿或较右侧低,如左前额、额区、顶区、中央区、颞区(Fp1、F3、C3、P3、T5)较右侧下降更明显。5、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同期各导联脑电近似熵值相比,可见全脑各导联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非责任病灶区导联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相同水平,而以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缺损区脑电近似熵仍较低,主要为颞区(F7、T5)的恢复不完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与急性期各导联脑电近似熵比较,随着卒中评分好转、病情好转,恢复期脑电近似熵除了缺血区如左侧颞区、顶区(T3、T5、C3)与急性期差别不大,其他各导联脑电近似熵明显好转。7、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组患者大部分导联脑电近似熵与患者年龄、NIHSS评分、MRS分级呈负相关,与B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1、通过对正常年轻人安静闭眼、闭眼心算的脑电近似熵的观察,可见脑电近似熵值波动于0~1。2、思维越复杂,脑功能越活跃,脑电近似熵值越高,且不同思维作业情况下,各脑区的活跃部位和活跃程度不同。3、利用脑电近似熵可动态、实时、简便地监测脑功能的变化。4、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各导联脑电近似熵明显下降,缺血区脑电近似熵下降更明显,可起辅助诊断意义。5、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各导联脑电近似熵较前升高,反应脑细胞功能恢复,可作为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6、脑电近似熵与NHISS评分呈负相关,病情越重,近似熵越低,病情好转,近似熵升高,近似熵与患者病情成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