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播学并非只有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本文认为,英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利文森等人的研究构成了一个比较规范的研究范式。我称之为媒介形态理论。 从力所能及的文献检索来看,既有的关于这一研究传统的论述多是针对他们单个人的传播思想;有些虽然把他们放在一起阐述,但也不是把他们看作一个相对严格的研究范式,从整体上加以考察。 鉴于此,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通过解读这几个代表人物的传播思想,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和个人背景,相对全面、深入地呈现了媒介形态理论的整体情况,并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论文还运用他们的理论,对社会化的历史变化做了一番分析。 论文的主要内容: 论文首先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义媒介形态理论,并从对这个研究传统的不同命名这一细微之处着手,进一步明确媒介形态理论的内涵。接着,注重从他们的身世和个人素养,以及各自所处时代的大环境,来解读四位代表人物的思想特色和学术贡献,一并展示媒介形态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成就。然后,简明扼要地分析他们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和研究结论,从中梳理媒介形态理论的思想逻辑和理论框架。 其次,根据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范式”概念,从本体论——研究什么,认识论——如何研究,和目的论——为什么这样研究三个方面,考察他们的价值立场、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以检验媒介形态理论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合法性。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论文试图对媒介形态理论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文章从清理既有的批评入手,重点围绕有关“技术决定论”的指责,就技术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总结媒介形态理论的主要缺陷和贡献。 论文最后一章运用媒介形态理论,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在社会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试图从社会主导媒介的变化这个角度,考察社会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以期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化问题。 本研究突破了以往见树不见林的局限,相对完整、深入地呈现了媒介形态理论这一研究范式的整体情况,对于我们全面了解这一研究传统的思想观点、研究思路、前后发展脉络,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对于我们认识目前的媒介变革及其社会历史影响,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