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以下简称《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为研究对象,通过充分研读原文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全面整理其有关月经病诊治的论述,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妇科心法要诀》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总结,并对其所使用方剂的组方与用药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和总结,从而归纳出《妇科心法要诀》治疗月经病遣方用药的特点,并介绍导师何本鸿教授临床运用验案,以期有价值者能为月经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学术思想研究方面:通过对原著的悉心阅读,采用全面收集原始资料、文献溯源、分类整理、纵横联系、文献对比等文献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探讨《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的45处原文和注释,最终将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进行全面、细致的整理和归纳。用药特色方面:按照原著收录的先后顺序,整理《妇科心法要诀》治疗月经病的53首方剂的“功效”、“主治”、“君药”以及所涉及的75味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平均剂量”,共同建立“《妇科心法要诀》治疗月经病方药信息数据库”。运用数据管理软件Foxtable 2018以及数据统计软件SPSS 22.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分析统计结果。最后对53首方剂的剂型及各剂型的数量、煎服法进行整理。通过以上研究,获得《妇科心法要诀》治疗月经病组方用药的一些重要客观规律,可较准确地把握其用药经验。结果:(1)学术思想:《妇科心法要诀》旨遵经论,博采众长,以《内经》理论为指导论述月经病;将月经病病因归为“三因”,即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强调临证之时,须审证求因,辨证分型,而后按证施治;其调经思想以调理气血为总纲,并注重调理肝脾;对于师、尼、室、寡的月经病,强调应别而论之。(2)遣方用药特色:(1)53首方剂“功效”、“主治”、“君药”的统计结果:具有“补血”功效的方剂最多,有28首;“补气”19首,排在第二位。主治“血虚证”的方剂最多,有20首;主治“气虚证”的方剂有18首,居于第二位;主治“气血两虚证”的方剂有8首。以“当归”、“人参”为君的方剂各10首,同居首位,以“熟地”为君的有9首,以“黄芪”为君的有5首,以“白芍”为君的有4首。(2)75味药物使用频次、单味药物使用平均剂量统计结果:“甘草”使用频次最高,使用了26次;其次是“当归”,有23首方剂使用;排在第三位的是“白芍”,有18首方剂使用。按照单味药使用的平均剂量排序,排在前10依次为:“白芍”13g、“当归”12g、“川芎”11g、“黄芪”11g、“黄芩”11g、“熟地”10g、“肉桂”10g、“牡丹皮”9g、“山药”9g、“地骨皮”7g。(3)75药味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结果:有35味药物属温性,占比47%。含有甘味的药物最多,有30味。从归经来看,总体以归脏经为主,其中又以归脾经为最多,有41味药物,其次是归肝经,有35味药物。(4)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妇科心法要诀》治疗月经病53首方剂的聚类分析发现超过50%的方剂是以四君子汤、四物汤为基础变化而来。通过采用系统聚类凝集法对使用频次前30位的药物进行聚类,从其核心组合中归纳出13对常用药对:当归、白芍;人参、熟地;芍药、甘草;熟地、当归;熟地、白芍;黄芪、白术;茯苓、白术;半夏、柴胡;陈皮、半夏;藁本、防风;吴茱萸、干姜;黄芩、生地;阿胶、桂枝。(5)方剂剂型及煎服法整理结果:有45首方剂属于汤剂,丸剂3首、散剂5首。方中以生姜、大枣为药引的方剂有16首,以生姜为药引的方剂有5首。服药时间分食前服、空心服、次早服,以食前服为多;汤药温度分温服、稍热服、热服,以温服为多;特殊服法有米饮下、早膳压之、温酒送服。结论:(1)《妇科心法要诀》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旨遵经论,博采众长;责之冲任,病归三因;审证求因,分型施治;调经总纲,重在气血;脏腑辨治,肝脾为要;师尼室寡,别而论之。(2)《妇科心法要诀》治疗月经病遣方用药特色:用药以养血益气,补虚为主;所用药物归经以归肝经、脾经居多;根据临证需要新创良方,注重实效;用药讲究,尤重护顾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