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朗与俄国之间的交往是从16世纪正式开始的。两国宫廷的亲密来往始于伊朗国王同俄国人进行谈判以谋求军事援助来对付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部落的侵略,这一时期的伊俄两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并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友好关系。但到沙皇彼得一世统治时期(1689-1725),沙皇俄国为了获取南下的出海口,产生了对伊朗扩张的侵略野心,发动针对伊朗的“波斯进军”并与奥斯曼帝国共同瓜分了伊朗萨法维王朝。彼得大帝对南下出海口的要求成为俄国对伊朗政策改变的开端。此后,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乱与分裂的伊朗于18世纪晚期在卡扎尔部落的统治下重新统一了起来。这个王朝的首位国王阿加·穆罕默德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为实现卡扎尔入从部落身份向皇室身份的转变,维护卡扎尔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决定收复曾经属于萨法维王朝的东高加索地区,复兴伊朗帝国。而与此同时,俄国的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将目光投向了伊朗。但叶卡捷琳娜二世与彼得大帝在东高加索地区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她更为看重的是东高加索地区带来的商业利益,并将其看作是俄国的“海外殖民地”,这正是俄国对伊朗现代野心的起源。此后,伊朗与俄国双方在各自的政策指导下,最终于东高加索地区展开了的激烈的争夺,并相继爆发了两次伊俄战争。在争夺的过程中,伊朗与俄国短兵相接,卡扎尔统治者对待俄国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由于对俄国实力的了解十分有限,且双方没有发生最直接的军事冲突,在刚刚面对强大的俄国这一外敌时,伊朗国王阿加·穆罕默德毫无惧意,充满自信,并制定出了针对俄国的军事策略。但当他的继任者法特赫·阿里·沙赫登上王位后,随着两国之间真正战争的爆发,伊朗人的这种自信在逐渐消亡。尤其是在遭遇战场上的彻底失败后,伊朗统治者完全失去了这种自信,面对俄国的心态转为了忧虑乃至恐惧。伊朗卡扎尔王朝与俄国在东高加索地区的争夺最终以伊朗的失败告终,这一失败激起了伊朗向欧洲学习的改革浪潮,但同时也导致了卡扎尔王朝实力的衰落以及外国势力对伊朗内政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