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中的学习理论,因其重新诠释学习的内涵及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提出诸多富有新意的、独特的见解而倍受国内教育界学者的青睐,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建构主义所反映出来的革新思想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同样具有独到的解释力和积极的启示作用。因此,本研究尝试着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实然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把握其应然走向,努力为长期低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寻求一条适合时代发展的新路。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法,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说明本研究的选题依据、意义及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创新。第二部分是对建构主义进行概述。这一部分在对建构主义的理论渊源从哲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做一番梳理之后,主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情境观等,并说明建构主义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充分体现了认识的能动性,真正认识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有力地揭示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及情境、互动合作等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主要是从建构主义视角来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实然分析。这一部分首先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两个具体教学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指出在当前情况下,虽然受新一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巨大挑战和强烈冲击,但是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及其缺失依然存在。接着,以建构主义为视角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缺失在于漠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忽视真实情境在学生获得知识中的作用,忽略互动合作等在学生获得认知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等。最后又进一步说明了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呈现缺失的缘由主要在于受传统知识观以及基于对学习的一些错误假设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是从建构主义视角来把握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然走向。这一部分首先针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实然中呈现出的诸多缺失,提出了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走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情境的作用及其创设、注重营造浓郁的互动合作氛围等并对其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预测到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然走向会使其在“主体”与“主导”、“情境”与“非情境”等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并有可能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这样一些偏差: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过分强调情境的创设,忽略抽象概括等等。因此,最后又对这些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说明。第五部分为结语,简单分析了国内目前对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的欠缺和不足,同时也指明本人所应当继续探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