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病自发生至今仍未能确定其致病机制,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程度和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前期的林间初筛试验结果表明,树干注射氯氟氰虫酰胺对松材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针对氯氟氰虫酰胺防治松材线虫病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氯氟氰虫酰胺等7种药剂对松材线虫的室内毒杀活性及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分析了氯氟氰虫酰胺树干注药后对马尾松针叶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林间注药后,氯氟氰虫酰胺在树体内的传导分布及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杀线活性较好的药剂氯氟氰虫酰胺。采用浸渍法对七种杀松材线虫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处理24 h之后,LC50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吡虫啉>甲基异柳磷>灭多威>特丁硫磷>甲维盐>阿维菌素>氯氟氰虫酰胺。其中,氯氟氰虫酰胺的24 h LC50为0.0190 mg/L、阿菌维素的24 h LC50为0.0213 mg/L、甲维盐的24 h LC50为0.0214 mg/L,这三种药剂的室内毒杀活性相近。七种药剂的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与其杀线活性呈正相关,其中,氯氟氰虫酰胺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抑制最大,甲维盐和阿菌维素次之。经氯氟氰虫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药剂处理的松材线虫在灰葡萄孢培养基上取食后分离获得的线虫数量为300-900条/皿,其他四种药剂处理后线虫数量大于15000条/皿。2)树干注射氯氟氰虫酰胺对马尾松树体是安全的。测定两种药剂对马尾松针叶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甲维盐和氯氟氰虫酰胺树干注干处理对马尾松针叶的叶绿素a含量影响较大,对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较小,同时对马尾松针叶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表现为抑制。两种药剂处理后均会引起马尾松针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且所引起的变化趋势相近。两种药剂均可引起马尾松针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增加,而氯氟氰虫酰胺对马尾松针叶的影响较为显著。两种药剂都会导致针叶超氧歧化酶活性急剧升高,并在16 d时趋于正常水平。3)树干注射氯氟氰虫酰胺后,药剂在全株分布,可有效治疗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马尾松树干注药后不同高度树干中氯氟氰虫酰胺的含量,此方法氯氟氰虫酰胺添加回收率在84.35%-94.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7.82%-9.37%之间。树干注入点以上2 m、4 m、6 m高度边材氯氟氰虫酰胺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5、4.35、0.31μg/g,顶梢中氯氟氰虫酰胺的含量为0.29μg/g,均显著高于氯氟氰虫酰胺的半致死浓度LC50(0.019μg/g),且边材东边、南边的含量显著高于边材西边和北边。林间实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对松材线虫具有较好的抑制和毒杀作用,试树的存活率与施用氯氟氰虫酰胺的剂量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