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盖片粘接硅橡胶的空间环境效应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enna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空间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设备,采用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质谱(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硅橡胶在空间质子、电子及真空紫外辐照条件下的光学性能变化规律及损伤机理。质子辐照研究表明,能量、束流密度、注量三个因素中任何两个不变,第三个参数增大,硅橡胶的光学透过率下降。增加辐照注量对硅橡胶的影响最大。当辐照质子能量为170keV、辐照注量为1E15cm-2时,玻璃盖片/硅橡胶试样的光学透过率在测量波段内的下降大于10.5%。红外光谱及其XPS研究表明,主链上的侧基Si-CHx首先发生断裂,注量为1E15cm-2时,主链的降解已经很严重,生成了新的Si-OH和Si-H基团,同时观察到表面龟裂现象,使得透过率发生明显下降。断口SEM观察还发现,低能质子辐照的损伤主要在材料的表面和亚表面,严重损伤区在质子的射程范围内。电子辐照对硅橡胶的损伤效应明显低于质子辐照。硅橡胶在电子辐照下的光学透过率的下降主要在紫外区,接近于硅橡胶的光学带隙。电子辐照注量增加,光学性能退化增加。硅橡胶的光学透过率下降的最大值发生在360nm附近,可高达20%。红外光谱及XPS研究表明,电子辐照没有引起硅橡胶基团结构和电子状态的变化,但是Si-CHx基团红外吸收强度大大下降,表明低注量时主要发生了硅橡胶主链侧基断裂和降解。当辐照注量较大时,Si-O-Si主链也会发生断裂和降解。SEM表面形貌观察表明,辐照过程中表面有气泡形成,是降解小分子导致的。截面断口观察到橡胶脆化和橡胶/玻璃盖片界面弱化现象。真空紫外辐照表明,真空紫外辐照主要是损伤硅橡胶的表面,使其发生裂解。当注量达到1860ESH,透过率有所下降但不明显。对质子和电子辐照下硅橡胶的结构和性能变化的深入研究表明,带电粒子辐照损伤主要会导致硅橡胶主链上的侧基及其Si-O-Si链的断裂,引起降解。论文中深入分析了不同粒子辐照的损伤效应。
其他文献
近年来,相变材料微胶囊因其具有显著的储热性能和在相变过程中能保持温度稳定的特性在功能热流体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以石蜡为原料,界面聚合法制备相变材
本文旨在于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对未知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结构分析,判断其结构特征,归纳其所属种类,对于鉴别新精神活性物质提供思路.本研究以芬太尼和丁酰芬太尼为例,分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duodenalis,简称蓝氏贾第虫)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属于介水传播病原。感染人和动物后会宿主出现腹泻、厌食、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等症状,从而影响人和
本文结合煤矿开采现状和煤制天然气技术进行分析探究,指出目前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特点和煤制天然气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富煤贫气”的特点指出该技术的重要性,以供相关人员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刚度、高比强度的特性,是一种优异的轻质、高强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碳纤维与基体间界面连接强度不足,严重影响了碳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