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双源CT大肠癌碘浓度与癌组织CD31标记MVD计数的相关性,探讨碘浓度对判断肿瘤侵袭及转移能力的价值;以及癌周脂肪碘浓度对进展期大肠癌周围脂肪侵犯评价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中南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经结肠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大肠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约67岁。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常规平扫和双源CT增强扫描(50-55s),得到的数据资料传入后处理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及相关分析,分别测量病灶及癌周脂肪碘浓度;大肠癌病理组织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CD31表达的检测,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根据术后病理结果,30例患者分别按有、无浆膜侵犯及转移进行分组,分析各组间碘浓度与MVD计数的相关性,碘浓度与肿瘤浆膜侵犯、转移能力大小的关系;以及癌周脂肪碘浓度与脂肪受侵的关系。结果:30例病例中,参照术后病理结果:20例大肠癌浆膜侵犯病例碘浓度为2.40±0.44mg/ml,10例无浆膜侵犯病例碘浓度测值为1.97±0.34mg/ml;11例有转移的病例碘浓度测值为2.56±0.38mg/ml,19例无转移的病例为2.07±0.39mg/ml,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有肠周脂肪受侵的病例,癌周脂肪碘浓度为0.75±0.28mg/ml,20例无肠周脂肪侵犯病例碘浓度测值为0.11±0.11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灶碘浓度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1)。利用SPSS18软件ROC曲线法选取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佳临界值:浆膜侵犯组碘浓度当界值为2.05mg/ml时,灵敏度是75%,特异度是70%;转移组碘浓度当界值为2.25mg/ml时,灵敏度81.8%,特异度78.9%;脂肪侵犯组癌周脂肪碘浓度当界值为0.25mg/ml时,灵敏度是100%,特异度是86.4%。结论:双源CT大肠癌碘浓度测定与MVD计数呈正相关,可以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癌周脂肪碘浓度测定有助于判断脂肪是否受侵。碘图能够成为评价大肠癌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能力大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