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外周血细胞分析及验证IABP-SHOCKⅡ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旨在通过简便易行的外周血细胞分析和IABP-SHOCK II评分及时发现高危患者,以优化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AMI后CS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177例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院内死亡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病历查询等方式,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意识状态、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等;记录患者CS发生时的最近一次实验室指标、心脏彩超结果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结果汇总后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onocyte and 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and lymphocyte ratio,PLR)、IABP-SHOCKⅡ评分。1)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NLR、PLR、MLR、IABP-SHOCKⅡ评分;2)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取95%置信区间,探索外周血细胞分析及IABP-SHOCKⅡ评分对AMI后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3)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两组间院内死亡率。4)计算IABP-SHOCKⅡ评分各风险分层的死亡率,验证风险分层对预测AMI后CS患者院内死亡的区分度,同时根据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估其校准度。5)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相关性指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6)评价联合指标对AMI后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比较区分度并进行分组验证。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根据纳排标准,对177例AMI后CS患者进行研究,有110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67例患者存活;患者年龄、意识状态、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绝对值、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NLR、PLR、随机血糖、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动脉血乳酸、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IABP-SHOCKⅡ评分在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根据ROC分析,外周血细胞分析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及PLR的AUC均大于0.6(均P<0.05),但敏感度和/或特异度不高;其中NLR的AUC数值有较大的趋势,为0.693(95%CI:0.608-0.779,P<0.001),最佳截断值为5.73,敏感度为76.4%,特异度为61.2%。以NLR 5.73为界,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低NLR组中26/67(38.81%)例患者发生死亡,高NLR组中84/110(76.36%)例患者发生死亡;两组之间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IABP-SHOCKⅡ评分的AUC为0.785(95%CI:0.718-0.853,P<0.001)最佳截断值为4分,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77.6%;以IABP-SHOCKⅡ评分4分为界,分为高IABP-SHOCKⅡ评分组(≥4分)和低IABP-SHOCKⅡ评分组(<4分),高IABP-SHOCKⅡ评分组中71/86(82.56%)例患者发生死亡,低IABP-SHOCKⅡ评分组中39/91(42.86%)例患者发生死亡;两组之间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按照IABP-SHOCKⅡ评分进行风险分层,低危组(0~2分)46例,其中12例死亡,死亡率为26.09%;中危组(3~4分)78例,其中51例死亡,死亡率为65.38%;高危组(5~9分)53例,其中47例死亡,死亡率为88.68%。高、中、低危组患者院内死亡率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类似;三组之间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IABP-SHOCKⅡ评分可充分校准,评分预估死亡率近似于患者实际死亡率(P>0.05)。5.根据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BP-SHOCKⅡ评分、NLR是AMI后CS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01)。6.NLR与IABP-SHOCKⅡ评分联合指标的AUC为0.842(95%CI:0.783-0.902,P<0.001),约登指数为0.558,敏感度为78.2%,特异度为77.6%。Delong法比较联合指标与IABP-SHOCKⅡ评分、NLR的区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42 vs 0.785,P<0.001和0.842 vs 0.693,P<0.001)。与高IABPSHOCKⅡ+低NLR评分组、低IABP-SHOCKⅡ评分+高NLR组、低IABPSHOCKⅡ评分+低NLR组比较,高IABP-SHOCKⅡ评分+高NLR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外周血细胞分析中NLR可作为AMI后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指标;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及PLR对其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敏感度和/或特异度不高。2.IABP-SHOCKⅡ评分对AMI后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联合NLR后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