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现代女作家伊迪斯·沃顿(1862-1937)的代表作,也是建立她作家地位的一部小说。自1905年出版以来,小说一直受到批评家的关注。伊迪丝·沃顿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她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对上流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力,因此她的作品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已成为现代美国小说中的经典。《欢乐之家》中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在男权社会中的不幸遭遇,为读者阐述了20世纪伊始时女子的生活和婚姻困境。结婚是这些女子的唯一出路,婚后侍奉丈夫是她们的天职,家中天使是她们必须的角色。谁违背了这个准则,谁就得下地狱。美丽、善良、聪明,但是虚荣、脆弱的莉莉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社会背景和自身性格造成了她的悲剧结局。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这一新的角度对《欢乐之家》中的女性问题进行解读。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它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从父权制,私有制,道德压迫等方面分析了女性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论文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对《欢乐之家》进行文本分析。第一部分描述贵族阶级的经济状况以及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经济来源和生活状况,没有经济地位的她依附于上流社会,她的唯一目标是嫁给有钱人,而美貌则是她实现现实自我的唯一武器。最后她却以悲剧收场,她的毁灭典型地代表着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而在经济上造成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矛盾,并反映出整个贵族阶级女性遭受的种种灾难。第二部分揭露了漂亮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作为小说里的社会中的一个小小的“装饰品”,是供男人观赏和消遣的工具。同时它阐述了资本主义父权制派生的权利体系造成了莉莉的尴尬局面,即也代表着整个女性阶层在特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举步维艰。第三部分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贵族阶层的道德观,所谓的贵族阶级生活空虚,每天在所谓的交际圈中放纵享乐,甚至以逗人为乐。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他们以金钱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本统治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不再以相互爱护为中介。莉莉则是其阶级社会的典型的受害者。第四部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人性理论出发揭示了其女性自身问题。书中莉莉的双重人格造成了她最终的灭亡。论文最后得出结论:沃顿对马克思女性主义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在《欢乐之家》创作中将马克思女性主义理论用于贵族阶层的社交活动以及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社交或生活中;其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等造就的女性思想促成了莉莉悲剧的不可避免性。唯有适应、独立、坚韧方可获得生存能力。该小说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上的从属地位及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沃顿对其所处时代富有敏锐洞察力的写作奠定了她作为美国世纪之交重要作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