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直隶差徭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n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季直隶的差徭系“摊丁入亩”改革完成后衍生的加派,它大约发端于乾隆中期。差徭的产生是雇役制度异化的表现,这是由清代中后期州县财政的结构性匮乏所决定的。直隶的差徭大致有大差、杂差以及兵差三类,这些差务或摊资日差钱,由官方雇备役力,或征力日差夫。 在嘉道之际的直隶省,差徭之繁重与摊派不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数度引起道光帝以及一些高层官员的关注,一场关于改革的讨论由此展开,是为本文所探讨的“直隶差徭改革论争”。在论争中,激进派官员试图推行按亩均摊差银的制度变革,而保守派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改革方案则被最终采纳。差徭问题是由财政、吏治等方面的诸多积弊综合引发的,单纯依靠“求治人”必然无法解决。 华北青苗会组织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9世纪初。早期的青苗会只是结构松散的临时看青组织。19世纪中期以降,青苗会逐渐演变为担负村庄各项公务且结构严密的村落自治组织,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差徭。差徭的激增及其摊派方式的转变对于基层权力结构的变动、村落自治组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元朝统一以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漠北、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传到内地,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也大量传入边疆地区。其中也包括饮食风俗、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交流。《饮膳正要
智者是古典时期雅典城邦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外邦,传授知识并收取一定费用。作为古希腊文明中心的雅典城邦,智者与雅典城邦的交流非常广泛且具有特色。  交流形式
本文对目前考古资料所见早商、中商时期盘龙城地区的青铜容器综合进行了类型学研究,统一划分其型式,确定其发展演变序列,并结合这一序列及盘龙城文化分期与年代,对盘龙城地区出土
本文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史学期刊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五四前报刊业的发展为史学研究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史学期刊的兴起与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史学研
18、19世纪是英国社会工业化的时代,同样也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农业革命进展加快,资本主义大农场迅速崛起,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这时代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而
随着城域传送网络的发展,网络资源管理更加复杂,引入智能特性已经成为城域网结构优化的方向。本文介绍了网络形态的演进,引入ASON必须考虑与传统光网络配置、网络的稳定性和
瓷器纹饰和其它器物纹饰一样,一直是我国工艺美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考古学研究的课题,在近些年也被重视和加以研究的。不难看出,瓷器纹饰的过程是对器物美化的过程,是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