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分子作为民族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先进代表,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审美对象,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与审美价值。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是命途多舛的,但新时期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以1978年到2008年三十年来中长篇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其中影响力更大的长篇知识分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小说文本为研究立足点,试图运用文学理论、美学原理、作家创作心理等相关文艺理论知识结合三十年来现当代文艺思潮和社会转型的背景来对知识分子小说进行纵向分析和研究,对每一时期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横向扫描和分析,将之划分为三个时期,依据各个时期不同的时代语境来分析评价这三个时期作家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归纳为:坚守、焦虑和多元。再在此基础上作相应的原因解析,分析每一个时期形成此种特点的内因和外因,最后对每一时期的艺术创作风格进行概括和总结。不可否认对于新时期以来数量众多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我们相关的研究是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并不够系统和完善,甚至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如史生荣、马瑞芳这类学院派作家创作的知识分子小说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从查阅的大量资料中发现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嬗变的研究并不多见,即使有也缺乏大量一手资料的搜集。本文希望借此能对新时期以来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研究提供可资参考之处,同时也是对以后知识分子小说创作提供经验和教训。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概念做了界定,从而更好的定位知识分子的身份特征,把握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同时对新文学史上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情况作了简单概述,以助更好掌握新时期以前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特点。第一章主要探讨新时期第一个十年(1978—1988)知识分子形象“坚守”的特点,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形象划分为两种类型,“虽九死亦未悔”型和“默默耕耘奉献”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坚守”的外因:知识分子身份重新确认和文艺思想解放,内因:传统的士大夫精神与现代启蒙者角色,归纳这一时期形象塑造崇高庄重的艺术风格。第二章主要分析新时期第二个十年(1989—1998)知识分子形象“焦虑”的特点,依此划分为“困境中苦苦挣扎”型和“日益世俗化平民化”型,并分析造成“焦虑”的外因:社会转型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内因:迎合读者与文学世俗化的需要,以及形象塑造体现出的反讽狂欢的艺术风格。第三章归纳新时期第三个十年(1999—2008)知识分子形象“多元”的特点,这种“多元”的特点展现为:“迷茫坚守”型、“痛苦挣扎”型和“继续世俗化”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多元的缘由:多元化文学思潮和对知识分子现状的反思,并总结艺术创作上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