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细菌毒素导致松萎蔫的病状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毒素、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混合物、致病细菌鞭毛蛋白毒素、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和非致病细菌混合物导致的松树萎蔫的病状和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松材线虫导致松树萎蔫的内外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对比,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毒素与松萎蔫病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致病细菌GcM5-1A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GcM5-1A混合物导致的黑松的病状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趋势与松材线虫致死的黑松是一致的;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和非致病细菌AM2C混合物不能使黑松发病,其组织超微结构与健康黑松的是一致的。2、致病细菌GcM5-1A毒素和松材线虫导致的黑松第2阶段病状出现时间和病程天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接种剂量的范围内,前者病状出现的时间显著早于后者,但二者病程天数无显著差异。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在接近接种点处,前者组织遭受破坏比后者严重;在远离接种点处,反而比后者轻。3、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GcM5-1A混合物的黑松第2阶段病状出现的时间与接种松材线虫的黑松第2阶段病状出现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病程显著长于后者。可推断,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多种细菌对细菌产毒的促进作用大于松材线虫与单一致病细菌的作用,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细菌之间、致病细菌与非致病细菌之间以及致病细菌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复杂关系。4、取样后的黑松病状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第2阶段病状出现时被取样观察的黑松的树脂道和形成层未发现空洞,取样后黑松不发病;而第3阶段病状出现时取样观察的黑松的树脂道和形成层均出现空洞,取样后黑松病程延迟,最终萎蔫死亡。作者认为,第2阶段是松萎蔫病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文首次从组织病理学方面验证松萎蔫病是松材线虫和其携带的细菌的复合侵染病害的假说和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细菌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的论点,报道了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毒素是松萎蔫病致病的真正原因。本文提出,第2阶段是松萎蔫病发展的关键阶段。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从而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目的。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使分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
本文选用了天牛线粒体DNA的特定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对不同种类天牛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测序,并通过序列比对分析了天牛科不同亚科的进化关系。同时,在研究中针对出现假基因的
对鄂西北地区的雨量、热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盆栽苗木水胁迫性实验以及多季节造林、覆膜造林、保水剂造林等造林技术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鄂西北地区可划分
植物的D类细胞周期蛋白主要调控细胞周期G1/S期的转换过程,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杨树D1亚类周期蛋白基因Poptr; CYCD1;5作为研究对象。  从小黑杨(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