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测量正常视力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并观察其与性别、眼别及年龄的关系。 方法:临床观察研究。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共117例(220只眼)门诊体检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年龄介于5-13岁的健康儿童,其裸眼视力0.8,矫正1.0,屈光度≤±0.50D,散光≤1.00 D(散瞳下),眼压<21 mmHg,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检眼镜检检查前房深度正常,屈光间质透明,眼底C/D小于0.5,双眼C/D差小于0.2,双眼眼位正常,中心固视好;排除标准: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全身及先天性疾病;伴有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等一些存在屈光间质不清,视网膜异常改变、有眼部手术史;检查不配合;未能等到较为清晰的图像者;应用海德堡Spectral-Domain-OCT EDI模式,以8.8mm的扫描线段对儿童黄斑中心凹区进行180°方位扫描,采集清晰图像后,利用系统自带工具进行手动测量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及由中心凹向鼻侧、颞侧每隔500μm直至2500μm的脉络膜厚度,以SF、N1、N2、N3、N4、N5及T1、T2、T3、T4、T5表示,并黄斑不同区域脉络膜厚度进行对比分析;性别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关系是以不同性别同一眼别进行比较,即男性右眼与女性右眼,男性左眼与女性左眼;眼别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关系是以同一性别不同眼别进行比较,即男性右眼与男性左眼,女性右眼与女性左眼;眼别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关系是以儿童发育情况,分成3个年龄组,即A组(5-6岁),B组(7-9岁),C组(10-13岁),对不同年龄的SF、T1、T3、T5、N1、N3、N5进行比较。应用SPSS16.0软件与Excel对黄斑区图像形态测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5-13岁黄斑中心凹下平均脉络膜厚度为(308.79±49.16)μm,颞侧距黄斑中心凹500μm、1000μm、1500μm、2000μm、2500μm处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17.17±48.51)μm、(321.92±48.14)μm、(324.79±47.02)μ m、(324.04±46.22)μm、(319.74±47.09)μm,鼻侧距黄斑中心凹500μm、1000μ m、1500μ m、2000μ m、2500μ m处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90.21±50.60)μm、(269.29±52.16)μ m、(244.53±53.58)μ m、(217.35±52.33)μ m、(189.51±48.63)μm,颞侧脉络膜厚于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鼻侧最薄;对不同性别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发现不同性别同一眼别做对比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不同眼别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发现同一性别不同眼别的脉络膜厚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年龄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关系分析中,7-9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厚于其他两组,在SF、及T、T3、T5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在N1、N3、N5处三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脉络膜厚度与所处位置相关,与眼别及性别无关。在儿童时期,脉络膜厚度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