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象主义诞生在19世纪的欧洲,发端于绘画领域,而后拓展到音乐、雕塑、文学等领域,并逐渐发展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画家笔触简约粗放,专注于研究自然中的瞬间印象,强调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展示色彩、光影所呈现的整体效果。相应地,文学印象主义作家运用主观感觉,藉由光影明暗和色彩对比,渲染印象式意境,暗示人物内心波动。此外,各种片断和印象串联组合,使现实融合客体与主观感知,以视觉碎片构建独特结构。由此,作品的丰富内涵因印象而生动,印象因主题而深刻。全文采用文本研究的方法,聚焦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大双心河》等,以印象主义绘画原则和文学印象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后/印象主义技法在小说风景描绘、色彩选择和故事叙述方式层面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效果和审美内涵。首先,海明威娴熟地展现物体在不同光效下纷繁错综的色彩,着力于描绘物体可感知色彩的嬗变与调和,以负载冲击力的视觉风格创造特有的场景印象。这些印象式画面与真实的场景不断转换,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矛盾冲突。其次,风景描绘中,海明威广泛借鉴塞尚的创作手法:运用对角线切割数个平面、勾勒远处的山川的轮廓、使用圆锥体等几何图形来突显物体立体感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一方面赋予景物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的双重特性,既反映现实场景,使得画面简洁凝练、栩栩如生又劲力十足;另一方面又反衬人物心境,对人物刻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海明威借鉴印象主义压缩、省略细节的笔触,将人物轮廓融合于背景色块,以客观表达方式凸显人物主观意识和精神世界。即海明威并不着力于构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突出人物对世界的特有感觉和印象,逐步暗示小说主题。因此,故事叙述简练含蓄,人物场景勾勒客观,人物形象塑造鲜活生动。通过此研究,论文作者试图探究海明威落实在小说创作中的视觉印象主义手法所体现的文学美学。此外,对小说家作品中后/印象主义特质的分析有助于深化作品意蕴和内涵,彰显文本的人性深度和文化价值,从而丰富对作品独特风格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