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贬谪是指古代官吏因犯罪或过失而遭降职、流放。明代黔中作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蛮荒”之地,成了封建统治者贬官流放的主要地点之一。鉴于黔中独特的地理及文化特点,这些贬谪到黔中的官员(主要讨论贬谪文人)在黔地的谪宦生涯中,文化的融入自是不可避免,又因这种融入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他们于此建构起别具一格的贬谪文化。本话题主要讨论“明代黔中贬谪文人”这一群体的整体研究状态及该选题的意义,从这里出发,于前人分散研究之基础上,立足于原材料,通过比较分析后,遴选适合之资料加以统合性的研究,进而建构明代黔中贬谪之地域文化;采取资料搜集法、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考据研究法等实用性较强的学术研究方法为操作入手,分门别类地提炼出话题讨论之内容、揭示话题研究之主旨;贬官文化视野下的明代黔中环境,客观地叙写明代黔中之实际环境,从贬官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所处之社会大背景及贬谪后低落心态,两相结合,力求阐释在大环境(全国)和小环境(黔中)之共同作用下,明代黔中贬谪文人这一群体于小环境中艰难之生存状态;明代黔中贬谪文人及其创作考述,尽量搜集各类资料,立足于史实,对其生平、仕宦情况及创作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辨考,以为后来之全方位讨论研究作好必要的材料铺垫;探析明代黔中贬谪文人的诗文特点,以他们的诗文为着眼点,综合考察成文的各种因素,以期能全面地阐释该群体透过诗文所表现出来的思乡愁苦与念阙之思,以及在孤陋之感下的心态渐趋沉淀,而通过他们的诗文的渲染,传统的儒家本色中的淑世情怀等共性特点也在此展开讨论;明代黔中贬谪文人的交游,从该群体诗人之间、与本地人士之间的唱和以及其它方式的交游活动,在叙述该群体交游中的各种表现之时,亦讨论他们对这一地区文化诸元素的深刻影响;从明代之前外界对黔中之认知有一定误会,如“夜郎自大”的典故和柳宗元《黔之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申发点,讨论明代黔中贬谪文人与黔地形象的主观无意描写,却客观地构建起黔中与往常不同之形象,贬谪文人群体对黔中的描述作品是为主要研究材料,而阐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还原黔中实际形象为目的。明代黔中贬谪文人群体,之于个人之谪居生活,无疑是极艰难的;之于自身的创作提升,是为一大契机;之于人生思考之广度与深度,于此有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平台”。总之,全文在立足于文本对应史实研究的基础之上,力争做到以诗证史、“知其人,论其事”,并通过他们的诗文作品而“以意逆志”,争取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有所突破。